【行业顾问决策参考】在行约了24位行家之后 说说我眼中的经验分享平台

产品逻辑

2

@变革家(Reformer),专注创业项目拆解,帮股权投资者把好第一关!平台方、领投方、项目方各有动机,经常让股权投资者成为“接盘侠”。@变革家 让您更全面考虑问题和尽可能的规避风险!2016年2月1日起,变革家启动“项目分析众包”,和更多专业人士一起为您提供更多元更专业项目投资视角,让您“不纠结”的决策!优质服务需要您的鼎力支持!包养请点击链接:https://jinshuju.net/f/SUptzA

经多位 @变革家会员 的要求,为了便于大家对于猎头招聘平台项目进行决策,变革家摘选了@王玮楠 对“经验分享式平台”的观点。仅供各位会员和众筹投资者们投资决策时作为参考。

随着果壳推出了“在行”APP,众多付费经验分享平台也陆续上线,很多用户在上面找到了各种老师,解决了烦心事。以前想认识个什么人,都得各种打听、跑会,或者换人情,现在明码标价,快的话当天就能把对方约出来喝咖啡,提高很大效率。

一、国内付费经验分享平台:“城市发展派”和“一把通吃派”

目前市场上的付费经验分享平台主要分为“城市发展派”和“一把通吃派”。

“城市发展派”以“在行”为首,在数个城市中邀请行家入驻,让同城的学员有机会约自己感兴趣的行家线下交流,目前在行已开通了6个城市。这种线下见面的模式能带来最好的沟通效果,但也导致了最无解的地域限制。一个上海的学员可能对想约见一位北京的行家,可是因为相隔太远而无奈放弃。这样一来,每个城市的需求只能通过同城的供给来解决,在智库的库存和周转上产生了效率问题。

目前学员对异地约见的解决方法大都是趁出差或者旅游的时候约其它城市的行家,或者因为某一个行家特别重要而专门跨城市拜访,但是这部分属于极少数。

“一把通吃派”是类似“靠我”和“业问”那样,用电话交流或者在线问答的方式解决了异地分享的问题,覆盖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范围,与目前开通了六个城市的在行相比,此类平台直接面向所有用户,只要有wifi,谁都可以聊。但是这样会导致一个沟通上的降级,毕竟当面沟通效果最好,电话次之。双方如果不进行面谈,行家可能无法精确把握到学员的反应,很容易造成单方面自嗨的宣讲,浪费时间。此外,这种模式削弱了社交属性,让约单变成一个更单纯的请教。

我在北京,通过在行约见了24位行家,也作为在行的行家接受了12位学员的约见,所以更喜欢在行的线下约见模式。但如果是一个不在在行开通城市的用户,肯定会优先考虑“一把通吃派”的平台。这两种打法涉及到时间的竞争,看谁能先拿下更多的用户。

二、如何提升行家黏度,更高效匹配行家与学员?

无论是哪一派平台,都面临一个和行家相处的问题。如何能够更好地服务行家,从而提高他们的粘度?

最有效的方法是提高单数,行家接到的单越多,就越倾向于留在平台。但行家不是淘宝上的商品,流量越多不一定越好。爆款行家也有时间上的天花板,比如一位专做股权设计行家每周只能接待六位学员,按现在的约单量已经排到两个月之后。但是有需求的用户们可能都需要在一个月内完成股权方面的设计。平台如何去分配和引导流量成为了后期竞争的关键。

此外,一个好的搜索机制、个性化的推荐机制都很重要。平台初期的时候大概只有几百位行家,用户花点时间能一一看完,但是等到了几千、几万位行家的时候,用户关心的就是如何更快搜到目标行家,或者是平台如何为闲逛的用户推荐行家。行家本身也在想办法影响不一样的用户群体,比如陌生用户和已添加心愿单的用户。以在行为例,近期推出了行家互推功能,每一个行家可以在自己页面上推荐三位行家,将用户包裹起来。

对于行家来说,我们也更希望与对味的学员来交流。如果能帮助行家来判断用户的信息,比如其是否守时、坦诚、谦虚等,进一步帮助双方建立连接。

三、学员与行家私奔怎么办?

前不久,美国的家政O2O平台Homejoy宣告倒闭出局,失败原因很简单,就是家政人员都跟用户跑了。用户初次先通过平台找到靠谱的家政人员清扫房间,然后直接付费给自己喜欢的家政人员,购买他们的清洁服务,没带平台一起玩。

国内的经验分享平台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吗?某些学员会长期约见同一位行家吗?比如一个企业家通过在行认识了一位优秀的品牌顾问,然后长期聘请TA作为品牌顾问,但不再通过平台进行交易。

这种情况事实上已经发生了,有些学员通过在行找到了长期顾问,但这种现象对于在行来说并不构成风险。如果Homejoy平台上的一位家政人员一旦被某一个家庭长期聘请,TA可能就没有时间为其他的家庭进行服务,但经验分享平台的行家提供的是脑力支持而非体力支持,所以他们在一个时间周期内可以被数名学员约见。如果某一个话题的需求大于供给,我们还可以预见行家的价格会上涨,以及更多的行家进入这个话题领域,扩大市场的供给。

而在行的第二模式,私教约见,则直接买断了单个行家一个周期内的所有约见。以行家师北宸老师的8星期写作私教举例,学员在初次约见前已经完成支付,接下来的8个星期就是学员和行家的沟通。

对于学员来说,每一位行家可能都代表着一个领域,一个行家满足不了学员的所有的需求。所以学员对平台有着很大的依赖性,毕竟学员无法通过其它的方式快速搜索、筛选、约见行家。平台保证了这个流程的便利性,同时通过评价的机制来帮助学员做决策。虽然说一对一见面的约见机制产生了海量的完美五星分数评价,但是我们也可以从评价文字里的细节来判断出行家的特点和行为习惯,还是对约单的决策机制有所帮助。

四、未来的经验分享平台会是什么样子?

近日,在行和淘宝合作,通过拍卖时间的方法在试水新的经验分享模式。比如说在行创始人姬十三给学员当助理,或者行家带学员参加自己一天的日常工作。在现有的在行约见中,行家们自己也会根据话题的特性来尝试不同的方法,比如说行家张雯霏老师在约见时会观察学员吃饭和逛超市的习惯,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比如说每一口进食的几个步骤。

我对付费经验分享类平台的未来有这样几个预期:

1.浓缩体验:北美的中学里大都有一个“Parent Work Day”的活动,即父母带着孩子去自己的工作的地方呆一天,让九年级的学生们了解大人们的工作环境是什么样子。在行上也有很多学员想了解其它行业,比如说产品经理的世界。也有很多新手想感受一下老鸟高手们的工作状态。有条件的行家不妨每周组织一个开放日,邀请学员当做影子一样跟随行家一整天,体验一下行家的工作。

这样的模式可以让学员通过极小的代价(一天的时间和一次约见的费用),完成对一个未知领域的探索,从而帮助学员做出决策,比如是否转行。行家袁春楠老师在这个模块已经开始尝试,在收纳话题里邀请老学员一起帮助新学员进行收纳方面的实操和实践。

2.新一代师傅徒弟关系:在浓缩体验的基础上,在行甚至可以成立一个迷你师徒体系。

很多行家表示喜欢和年轻人玩,一方面是接触下他们的想法,另一方面也是有提携后辈的心思。既然如此,行家何不开山收徒,具体方法由学员付出时间和金钱,来换取一个周期的高密度培训和实操,适合对某个行业纠结的人群,可以快速试错,来避免错误的行业选择。

3.参观游学长见识:很多行家是自己领域的高手,有着特定的权限,可以邀请学员进行参观,比如说艺术类、技术类、权限类的场地。

做餐饮的学员会对中央厨房感兴趣,智能硬件圈的学员会对工厂流水线感兴趣,演艺圈的学员会对拍戏流程感兴趣。如果行家自己有着公司或者工作室,完全可以邀请学员来参观了解。当然如果行家本身不是所有者的话,要避免伴米那样的事故。

4.时间互换:虽然行家现在是按小时收费,但是要认真按行家们现在的收入计算,在行上标的价格往往低于他们的时薪,更不用说一次约见往往意味着大量的准备时间。既然如此,何不在原有的付钱基础上,让学员以支付时间的方式来约见行家。同理,行家之间也可以完成这种互换式的交流。

非常在行接下来的发展。(文/王玮楠 来自搜狐网

关于“艺术品拍卖”的更多路演实录、投资建议和模式分析等重要决策参考信息请点击这里:http://biangejia.com/archives/tag/%E8%89%BA%E6%9C%AF%E5%93%81%E6%8B%8D%E5%8D%96

怎样获得“让人尖叫”的众筹项目投资建议?

(1)扫描并关注变革家公众号:biangejia 。

(2)通过百度搜索关键词:“项目名称(空格)变革家”。

(3)加入会员/VIP,投资额的百分之一即可包养变革家。多位专家多个角度直言不讳,让您决策“不纠结”!详情点击https://jinshuju.net/f/SUptzA

biangejialogo

参与讨论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