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派投资决策参考】传统婚嫁大萧条?“战国时代”怎么就成了“屠宰场”?

专家说

HUNLI

@变革家(Reformer),专注创业项目拆解,帮股权投资者把好第一关!平台方、领投方、项目方各有动机,经常让股权投资者成为“接盘侠”。@变革家 让您更全面考虑问题和尽可能的规避风险!2016年2月1日起,变革家启动“项目分析众包”,和更多专业人士一起为您提供更多元更专业项目投资视角,让您“不纠结”的决策!优质服务需要您的鼎力支持!包养请点击链接:https://jinshuju.net/f/SUptzA

经多位 @变革家会员 的要求,为了便于大家对京东东家上众筹的项目“婚派”进行投资决策,变革家摘选了@林葳 对2016年的婚嫁市场新解读,仅供各位会员和众筹投资者们投资决策时作为参考。

不久前,当人们开始热议2016年的风险和机遇的时候,2016年以“熔断机制”首次启动和股市大盘失守3000点作为新年的开端。

随后相继传出有人融资爆仓跳楼、亿万级的富豪一夜破产、一千只私募基金接近清盘等消息,一时间人心惶惶,风雨飘摇,这一轮股灾的破坏力甚至可能比2015年还要严重,因为它在掏中国股民的最后家底。金融寒冬将会引发资本寒冬,资本寒冬将会导致创业寒冬。

许多人预测2016年将会是非常严峻的一年,在此前我曾对2016做过三个预言:

  • 第一,中国的高净值人群将会进一步锐减;
  • 第二,婚嫁市场将进入大洗牌之年,市场最终不是创业的竞争而是资本的决战;
  • 第三,2018年的商业竞争局势将伏笔于2016年。

从现在的局势来看,第一个预言很有可能会成为现实。那么从国民经济回到婚嫁市场,2016年将会有怎样的变化呢?我在标题中用了“屠宰场”三个字。

就目前来看,中国离“新常态”还有一段路要走,“动态”仍然会是未来两三年的主旋律;只有适应了“新动态”才有可能贴近“新常态”。那么在年关将近之时我又重新提笔对2016年婚嫁市场局势的个人观点做一个整理,希望可以和更多行业朋友们进行交流。

观点一:2016年将是传统婚嫁的大萧条时期

2016年对于中国婚嫁市场来说,面临几大利空:第一是无春年,也就是很多人说的寡妇年;第二是1991年(25年前)中国出生人口开始从峰顶回落,在10年内跌破峰值的半数,这对于中国未来十年的婚嫁人口红利将会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第三是由中国金融市场不景气,加上传统制造业、房地产和净出口等支柱产业的萧条,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遭受重创,高净值人群的资产缩水也将沉重打击一直受到行业追捧的高端婚嫁市场,而2016年这一形势将更加严峻。

从很多各地婚企业主反馈给我的信息来看:很多地方2016年元月的生意出奇的惨淡,这也验证了一部分判断;而早在2015年就有一些县城(产业集群地区)的企业主向我反应:他们当地做生意的有钱人破产跑了很多,很多做定制婚礼的婚庆公司都改做套餐了。在一些文化落后的城镇,定制婚礼已经是当地的高端消费了。而一些一二线城市的高端婚庆公司也发现:周边产业集群地市的高端业务单量锐减了。

除开婚庆行业,影楼一直是婚嫁产业中的资产大鳄。跟婚庆行业不同的是:影楼资产重、流量流水大,与客户接触的节点更加前置,且产品和服务相对模式化和标准化。全国有许多影楼集团的年营收已经达到了亿级,甚至有的在10亿以上。一家营收10亿的连锁企业估值会是多少?为什么还没有一家影楼上市?这个问题对于不在婚纱摄影圈子里的我来说也无从解释,但近来频频听闻影楼的客单价多年没有什么上涨,价格竞争越来越恶劣,然而经营成本却一直在上升,影楼的利润越来越稀薄,开始进入不赚钱的“末路期”。据闻一家国内一线的影楼品牌借助“圈地”幌子,将股权都卖了出去。

影楼、婚庆之外,便是宴会。宴会商作为场地控制者虽然也会受到冲击,但经营上仍然具有灵活性。在八项规定后许多酒楼会所遭受重创,后来许多转向了正在崛起的婚嫁市场,那么婚嫁之后宴会市场的下一个热点在那里呢?继影楼、婚庆和宴会之后,婚嫁产业虽然产业链条冗长、相关行业众多,但是具有成规模企业的行业却不多。在婚嫁影像行业中一枝独秀的上海汤池印象集团,也开始转定位为“私人生活影像服务”。

市场的萧条都有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虽然婚嫁人口红利在下降,但是总体市场潜在交易额是否会下降尚不好说。高净值人群的生意虽然很可能会萎缩,但将会崛起另一个主流消费群体:中产。很多人说2016年将是“中产消费元年”,也有很多人说“中产经济”是个伪命题,但无论如何我确实看到了这样一个现象:无论高净值人群如何锐减,无论失业率如何上升,许多行业关键人才的竞争却仍然愈演愈烈,造就了许多从事技术和管理出身的中产和小资。而无论行业如何不景气,企业如何倒闭,他们对薪酬的要求却是以上一份工作的终点上涨多少百分点为下一份工作的起点,各行各业的用人成本仍在持续上升。当然社会中产阶层的壮大也反映了更多人的财富在成长,为他们买单的是创业者、企业家和投资人。创业不停、风投仍在,中产就会不断壮大。那么中国1个多亿的中产阶层将是下一个成长起来的主流消费群体,而且具有了中产身家的结婚群体大多是独立奋斗和创业的人群,可能还会打破另一个成规:“结婚未必要父母花钱!”

观点二:2016将是资本洗牌婚嫁市场的最好时机

萧条这件事情,并不一定意味着绝对的利空,也许对另一部分人代表着利好。就好像历次股灾总有一些机构在等着抄底。2016年的婚嫁市场,也是洗牌和并购的绝好时机。在这样的契机下,一些在传统竞争中始终无法突破的壁垒将被彻底破冰。

创作型龙头打破地域扩张瓶颈

在婚嫁市场迅速发展的几年来,全国各地都出现了营业额在千万级的地方龙头企业。除了流水过亿的花海阁和号称八千万的摩卡外,其余企业大多在一两千万规模。这种级别的企业虽然不能说多如牛毛,但也在各省都必定有那么一两家,然而很多内陆地区的地方龙头并不是以高端定位起家,一些企业已经走上加盟扩张模式;但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龙头企业多半是以高端定制服务为主,由于产品和团队难于复制,始终难于突破地域扩张瓶颈,跨地域竞争很多时候也未必就能占据绝对优势。然而在市场洗牌的环境下,许多具有优秀创作能力的中小婚企将面临生存挑战和品牌价值看低,并购这类异地企业就成了创作型龙头快速进行地域扩张的突破口。

熊市将是大鱼吃小鱼的生存游戏

市场萎缩了,是否所有企业都要等死呢?其实未必,这反而是洗牌的契机。在牛市里大多数中小微婚企市场供给充分,生存能力都挺强,要扼杀真不容易。婚嫁业的特点是什么?现金流、预收款、较长资金占用期。即使一家常年亏损的婚企,也很难在一两年内因为资金断链而破产。杀死婚企不能单靠竞争,从源头上来讲最有效的还是市场时机,也就是在它的现金流规模不足以支撑运营成本的时候。什么时候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市场的供给被切断,也就是熊市。

以往一些高端消费集中的城市,当地行业往往很难产生绝对的龙头,因为一个机遇型的大单就能瞬间拉近双方的距离,甩开对手很难。到了熊市就会出现恒弱恒强的局面。结婚人口减少了不代表需求价值减少了,只是服务者太多了,当越来越多没有实力的服务者被淘汰出局,消费者就会集中流向几个大的龙头,于是龙头就会根深蒂固。就好比当需要快餐的人们要求高了以后,市场上的主要份额都在肯德基、麦当劳,而部分追求大而全的消费者也许会选择德克士,但仍然也有低收入人群会光顾必胜基、肯麦基、麦当基、家乡基、华莱士等低端山寨品牌,但他们的份额加起来在市场上仍然不足以成规模。

传统商业式微正是新商业契机

在2014到2015年的中国,随着“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等伪命题的出现,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各种欲取传统商业而代之的新商业模式如过江之鲫般前仆后继,各种创投基金和民间资本在短短两年内经历了从迫切寻找“风口上的猪”到回归冷静的“资本寒冬”。互联网究竟是否能取代传统商业?传统行业是否注定要被颠覆?我的观点是否定。固然时代在向前发展,但实体经济仍然具有不可取代的存在必然性,而仅依托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商业模式同样存在着诸多难以落地的软肋,线上线下共存和有机融合才是合理的生态。但不可否认传统行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蓬勃发展,已经到了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阶段,在过剩的环境下新商业不能创造新的消费增长点,只是与传统商业争夺份额,显然是两个和尚谁也喝不饱。

这两年来不说传统与互联网的服务孰优孰劣,但从企业生命力上来说,传统企业的造血能力更强,而互联网企业的融资能力要强一些(大多数互联网创业者都是奔着to VC去的),对于婚嫁这样强地域性的低频服务行业来说尤为如此。原本互联网的优势在于轻资产,然而婚嫁作为服务业的优势也在于轻资产,但互联网公司却不见得运营比传统婚嫁轻:首先IT业人力成本高昂,远胜于传统服务业;其次互联网企业在同等营业规模下通常团队都比传统企业更臃肿,传统婚嫁本来也就是小团队甚至夫妻店比较多;再次很多传统婚企仅有的资产是库存道具和个人装备,虽然略有资产但重复利用率高,投入产出比相当高,而互联网企业没有库存却意味着所有服务都存在硬成本率,等于多了一道税收;最后传统婚企的营收主要受制于渠道,但流量入口更加聚焦和有效,产业链各行业间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生态闭环,合作商家间的客户资源换手致使精准度和转换率相当高,而互联网企业却没有精确的流量入口,并且没有能够加入产业链的换手游戏,流量转换率相当低。

然而在2016年熊市来袭时,婚嫁产业链的换手游戏将会成为一损俱损的多米诺效应,许多资金难以维持的中小企业就会面临掉队。然而一家婚企一年服务的客户量在成百上千对规模,即使大打折扣总量也很可观,当大量中小婚企倒闭,这些消化不了的需求被释放出来,也不是仅靠那些地方龙头一时间能够消化的。于是,具有更强融资能力的新商业模式进场抄底的时机到了;伴随着传统中小婚企倒闭,大量的闲置人才流入市场或转为自由职业者,又便宜了手上拿着钱的创业者。2015年下半年虽然被称为“资本寒冬”,但婚嫁业中仍有不少互联网公司获得了大笔融资,其中有婚庆、摄影、旅游婚嫁,有2B的,也有2C的,还有O2O的。除了互联网公司,还有房地产转型的一站式婚礼会馆、婚纱摄影基地、酒店餐饮转型的婚礼酒店和婚礼堂,更有一些弄不清楚是什么模式的婚嫁商城、婚嫁文创园。他们将会成为2016年的主要收割者之一。

观点三:中小规模经营者和创业者应有更务实的心态

2016年对于许多发展至今仍然是中小规模企业的经营者来说,正如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已过而立,将近不惑。有很多人认为在寒冬中经营和创业,最重要的是产品、是口碑、是服务,但我认为对于创业者来说最重要的是控制成本,对于经营者来说最重要的是维持利润。哪怕规模再小,有利润就能活,即使壮士断腕地缩减规模也要增强生存能力。产品,世界上不缺创造者,但没有中国不能山寨的;中国有的是好产品,但抄袭未必不能干掉原创;口碑是来自积累,而不是口耳相传,只要你活得够久,只要你有盈余预算去宣传,口碑自然会有。不要指望零散用户为你点个赞能拯救你的企业,现在有几个人记得BAT在创业初期是如何起家的?服务,是一种再投入,每一个有品质的服务背后都是钱,哪怕每一个微笑都不是可以简单复制的,没有足够的利润谈何服务?于是服务就变成了一个选择题,你要做高价值服务,还是高附加值服务?

对于企业主来说其实不必太有老板情怀,对于合伙人来说也不必太执着于全情投入和玩梦想,能持续的事业才有梦想。一个合伙团队里有三种人:资本型、社交型、技术型。资本型靠收益吃饭,多半在外都有别的投资;社交型靠人脉吃饭,多半经常会有赚快钱的渠道;最苦逼的技术型完全是靠时间和精力吃饭,不但分身乏术,赚点外快还会被质疑分散精力。其实这并不是一种良性的合伙机制。在牛市的时候,只要是参与经营的合伙人都应该全力投入(除了纯财务投资人外),大家不应该有副业或利用企业的关联业务为自己谋利,才能齐心协力谋求最大化发展;而在熊市的时候,合伙人分散部分精力自谋副业也是不错的选择,多半中小企业合伙人在经营中领取的薪酬都不多,主要收入靠分红和业绩,熊市自谋收入可以为企业减轻分配期待值,让合伙人先生存下去企业的梦想才能延续,否则一旦收益过低或出现财务问题必定人心思动。熊市很多时候其实比的是承受力,不是靠人撑的而是靠钱撑的,人反而成了负担。

除了减轻企业的分配压力外,其实更重要的是在熊市要准备随时“补仓”的弹药,而这些弹药多半来自合伙人的个人财富。在一家合伙制企业中涉及分配和再投资等敏感问题时,合伙人之间的财力需要相对平衡,否则就会影响关键决策或导致内部矛盾。如果一家企业只有一个合伙人在外没有副业,当其他合伙人每年提出不分红继续扩大经营时,就会导致尴尬局面而其他人却没有觉察;但最后大家提出要增资时,可能有人就想骂娘了。所以其实副业也是一种平衡,财务投资、人脉投资、技术投资,都是副业没有什么区别。一个强大的技术型合伙人可能牺牲个人时间可能能顶上10个员工,但这并不是平衡价值,因为他在牺牲自己个人的机会成本。我建议如果你的企业不是在初创阶段,该花钱雇工的还是去雇工,老板的能力体现是操盘而不是能取代多少人力;同时你在遏制企业成长的潜力,等你意识到需要这些人了再去招募培养会是一个等不起的周期;再次其实你的技术投入都是可以变现的,应该去获取更高的个人价值。所以非创业型的企业即使是技术型的合伙人,也只应动脑、动嘴、带人,千万别动手,腾出的时间再去获取财富,保持自己和其他合伙人间的财富平衡至关重要,否则总有一天梦想要改写,也是企业要面临的危机。在2016年的寒冬中,凡事都要多问一句话:能赚钱吗?不能赚钱的事情不要谈,梦想先放一放。

观点四:传统销售型婚嫁企业可向渠道或代理商转型

在传统婚嫁产业中,通常分为两种企业:销售型和创作型,当然还会有一些不太入流的类型。销售型的企业通常有两种武器:一是强力的获客渠道或渠道拓展能力(要么有钱烧,要么有稳定的进单合作);二是具有很强的杀客能力(进店成交率)。在高进店率和成交率,标准化产品和低人耗服务的模式下,销售型企业除了产品竞争力和客单价有瓶颈外,只要能冲上销量就能获得较高利润。通常客单贡献的企业低,毛利率都比较高。

熊市来到后,低客单价有高毛利率,同样也代表低毛利额,单量减少势必影响总的毛利贡献,有平衡不了运营成本的风险。市场萎缩的大环境下维持单量需要扩大销售优势,而提高客单价则需要面临产品和团队模式的转型,哪种都不是容易的事。销售型企业应该回到源头思考定位自己的优势:销售终端。将全国销售型婚企串联起来就是庞大的终端销售网点。传统婚企没有条件开展的许多增值业务可以通过代理获取,在同一对客户身上创造二销、三销……提高单一客户的贡献值,创造长尾效应。

观点五:传统创作型婚嫁企业可向研发或出版方向转型

创作型的婚企是否就会比销售型活的舒服呢?其实不见得。因为市场萎缩是全行业的事,任何客层都一样受影响。区别在于:创作型婚企团队重(人才成本和团队结构配置)、运营重(成交周期长、咨询转换率低、产品和服务成本高),创作型婚企每年能够服务的客户量其实很少,但客单价相对可观,这样一来每个订单在整体营业额中的比重都举足轻重,都对经营结果足以产生影响。

对于一家创作型婚企来说,一年下来能赚钱还是要亏钱,也许就是差那么几单的事,差一两个大单的事。市场的萎缩对于中小创作型企业来说将是非常难受的事。消费者选择中小婚企大多是因为大品牌的价格,而中小婚企的产品也还不错。如果市场的低迷把原本高高在上的大品牌卷入价格战,把原本只服务高端客户的“老师”们逼入中端市场,那么许多原本生活得挺滋润的中小婚企就要开始难受了。

那么婚嫁产业里真正的创作者在那里呢?其实并不是谁能做大单谁就是创作者,高客单价的业务也许很多时候排场和资源所占据的比重很大,成本很多时候是用量堆上去的,而且一场大型婚礼包容万象,纯粹的原创成分其实不高。反而很多时候一些预算平平想法又多的客户才是最考验服务者的原创能力,脑袋里胡思乱想的东西都是天马行空的,有时候真未必有案可考。所以服务这一段客户的多半是一些规模做不大的追梦型团队。重服务不是生产力,客户不多才愿意做精,才愿意陪每一个刁钻的客户折腾。那么这类团队在生存都困难的情况下,是否应该考虑一下客户端从服务新人变为服务同行企业,从服务型企业变为研发型企业呢?我相信会有很多企业为了降低经营成本选择购买她们的产品或外包研发,让这类企业具有更广阔的市场。当然前提是创作水平要过硬,我看过很多在市面上流通的婚礼方案乃至某社群企业在售的案例包,那些水准实在难有作为创意研发机构存在的价值。

观点六:传统供应商有望通过众筹从幕后走向台前

婚嫁产业虽然有十多个行业,但传统意义上影楼、酒店是两个独立的大鳄,婚庆公司是向上整合产业链的装配商。然而近几年来出现了部分供应商逆袭的趋势:一些司仪、跟妆、影像等行业已经慢慢开始出现企业化运营的联盟、组织和机构,甚至出现了规模远超婚庆公司的连锁企业,少数具备了融资和上市能力。这些原本的供应商很多比婚庆公司更早接触客户,不但脱离了婚庆公司的业务“绑架”,甚至反向合作紧密的婚庆公司倒客,有一部分涉足婚庆业务。于是婚庆公司备受压力,近两年来“封杀”之声不断,关于“供应商”是否可以面向直客,是否允许打破被婚庆公司整合的供应链条产生了两面声音的大量争议。

婚嫁业互联网势头出现后,原来零散的独立婚礼人也找到了自己的“虚拟组织”和“新业务渠道”,即各种面向独立婚礼人的O2O平台,虽然未必业务稳定,但却也造成供应链价格越来越透明,是传统婚庆公司不愿意看到的局面。而近来甚至出现了一些设备租赁和搭建供应商,用设备资产作价入股宴会商投资婚礼酒店的现象,从底层供应商一翻身开始与下游抢生意,还控制了客源和场地命脉;甚至一些设备商已经着眼于建立面向C端的电商,主营主题设备套餐的便捷租赁。未来供应商逆袭将会越来越成为常态,传统的婚庆公司也应调整自己的合作心态和业务模式,用更加市场化的合作机制去面对升级的产业链,主抓自己的核心业务和利用自身优势去跨界拓宽经营。

观点七:2016年将诞生新的商业趋势和行业巨头

2016年将会是非常精彩的一年,并购将会越来越频繁,站队会越来越分明。BAT开始布局争夺线下场景,线下支付王者银联加入了移动支付的战场,腾讯系的新美大(美团大众点评)、百度系的百姓网和糯米、阿里系的婚伴和口碑网,以及京东、小米等巨头都在抢滩生活消费场景;而并购了世纪佳缘的百合网,也在2015年全资控股小两口,聘用上海TOP ONE创始人黄思佳为小两口VP,同时先后入资摄影O2O平台淘拍拍和婚嫁产业链订单工具婚礼大亨,准备进军婚嫁市场的野心昭然若揭;徐小平的真格基金也入资了摄影B2C平台寻拍。而旅拍的崛起除了吸引了许多传统影响业龙头趋之若鹜,也让一些以旅拍和蜜月游为主的互联网平台获得了大笔融资。在线下,许多省市建立了协会、联盟、促进会和产业集团,积极与政府和金融机构合作,在婚嫁金融、地产、基金、创新、婚博会和行业峰会等领域进行广泛尝试;而婚嫁业的传统强者花海阁和婚派集团创始人也在迅速进行扩张动作,酝酿着更大的商业意图。

在这年头,几乎所有人都削尖脑袋在想:还有什么别人没做过?我还能搞出什么不一样的模式?找谁合作?去哪儿弄钱?于是2016年虽然市场萧条,却会是一个商业爆炸的时代,正所谓“牛市投资、熊市融资”,洗牌的市场正也是创业和转型的大航海时代。在这无数拍脑袋的人中,一定会爆发出新的商业趋势;在整合并购中也会诞生新的行业巨头,将成为2016年的最大看点。

观点八:互联网创业的时代快要结束了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很扯淡,互联网创业风口刚刚兴起,怎么敢说快要结束了呢?因为下一个很快会到来的风口是物联网,2018年被成为“物联网元年”。当然,物联网也是基于互联网发展的,但它更多融合了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和物,实现了人与物、物与物的关联,那么互联网就会变成只是一个载体,物联网才是最终的运用。物联网在美国源于1999年,被称为传感网,在欧洲称为物联网,在中国或被称为两化融合。

除了物联网外,云计算、大数据、工业4.0(信息物理系统)、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无人汽车和飞行器等都已经离大规模投产和普及应用只有一步之遥。现在有些国外社交软件已经可以通过读取身份证ID,评估用户的社会信用分值,这是大数据的应用;若两年后一款基于AR的社交产品掀起潮流,码字聊天乃至拿电话贴近嘴边语音的时代一夜间成为了历史,那么许多传统社交产品用户便会流失殆尽;若有一天出现了一种新婚嫁服务企业,他们不再做施工和道具布展,而是给宾客配备穿戴VR设备,让他们置身在火星、侏罗纪、亚马逊、童话中的城堡,鲜活地见证梦幻般的婚礼故事,那么未来的婚庆服务商不再是传统的婚庆公司与场布工,而是搭建虚拟现实的“造梦师”,传统的婚庆服务已经太重了。

在现在各种互联网创业者仍然在热衷于研究从什么to什么,这个O怎么到那个O的时候,他们试图在改变的只是商业模式和消费场景,而不是生活本身。我认识一位朋友在研发360全景的影像技术,想要运用到婚礼纪实影像中;而在全国各地也有很多创业公司已经在潜心研究新的生活科技,更不要说远在硅谷的创客们每天在倒腾着让这个世界更加看不懂的变态玩意。这些东西遥远吗?两年说远也远。在Apple watch发布会的当天晚上,我的手机App stone同时提示了几十款软件有更新,其中包括微信、支付宝、易信……乃至印象笔记这样的工具,它们全都支持了Apple watch。能够在第一时间发布应用,说明它们早在Apple watch的上市前就已经介入了自己产品的同步研发,而不是在地球人都用上之后才去折腾。2018年新技术领域的黑马,一定早在2016年甚至更早就已在孕育。想在下一个技术周期求生存,即便不能创造新的科技,最起码也要在第一时间运用上它吧?

观点九:“风口在C端”或将被改写

继社交、网游、打车、旅游、生鲜、电商、教育…乃至今天的婚嫁,几乎所有的创业和风投视线都集中在C端,这个亿级的消费群体、万亿级的市场。C端争夺狂风过后,许多猪从风口上掉了下来,人们总结了两个问题:第一是烧钱。一个行业陷入了大量烧钱补贴的用户争夺战,而且是拉锯战,不断有风投加入输送弹药,但最终谁也无法消灭谁,用户被养刁只认补贴而没有忠诚度,垄断难以实现,利润无从获取;但这个问题投资人们已经找到的解决方案:“合并杀”,于是逐渐一个又一个行业大局初定。第二是有些行业比如婚嫁,属于低频高客单价交易,补贴也产生不了核心价值——用户;烧流量也带来不了核心数据——转换率;这个问题目前似乎也有人也提出了解决方案:实体经营+互联网。

在风风火火了一年之后,有些创业者和投资人的意识改变了:原本认为天花板太低的B端市场其实被低估了。企业级服务的市场规模其实一样很大,而且高频、高客单价,领域广,痛点多如牛毛,共性更加精准。对于B端的商业,也许也有两种模式:一种是B2B2C(到商家再到消费者),另一种是B2C2B(到企业主再到企业)。无论哪种模式2B端业务的变现能力和用户粘性都更强,且用户的支付能力和采购需求也相对更强。那么风口转向B端,婚嫁领域的商业机会在哪里呢?不知道是否也有很多人注意到了这样一个关键词:“现代服务业”。婚嫁是服务业,在新经济时代面临与市场同步升级的需求,那么什么才是现代服务业?我的总结是:运用最新技术进行服务、运用众包模式进行运营、具备融资和运用资本的能力,企业会变得越来越轻,越来越突出单一价值。传统婚嫁企业大多难以依靠自身完成升级,于是便出现了大量服务于它们的创业者,把更多的新技术应用、商业机会、增值业务产品和企业级服务带给婚嫁企业。

观点十:婚庆和婚纱照,其实都并不是刚需!

婚庆和婚纱照是刚需吗?很多人说结婚是人生的重要节点,一生一次的事情,更是口口声声说中国人重传统重风俗,婚庆是父母的要求不可能不办。如果说大家都已经认识到:“婚庆是父母要求的”,说明已经意识到并不是所有年轻人都愿意了,父母如果不要求了呢?

曾经中国人最重视的是过年,现在很多年轻人过年不回家或去了丈母娘家,更多直接出国旅游去了,无所谓年过不过的;曾经中国人清明节都要去祭祖扫墓,现在很多年轻人也不扫墓了,清明节反倒成了旅游的绝好时机。有的地方风俗是娶媳妇要生到儿子才能办酒,可是一旦娶了白富美风俗什么都见鬼去了,说白了都是用来欺负穷人的。更多我们在中国可以看到的是很传统的地方也开始穿白纱、倒香槟、抛花球、念誓言;信基督的照样过聘礼、接亲、穿龙凤褂、拜父母、办中式婚礼,只是中间去教堂做个弥撒。

其实在中国没有打不破的风俗和传统,今天的中国式婚嫁本身已经颠覆了华夏礼制,甚至也没有西方文化,都是时代产物。现在仍然被认为不会消失的只有两件事:坐月子和喝喜酒。前天我的亲戚结婚,她找了一家装修很中式的酒楼,用了酒楼提供的司仪和香槟台,没有找任何婚庆公司,把省下来的所有钱都用来度蜜月了。父母其实要的就是热闹,他们更关心请什么人,菜够不够,谁应该给多少钱;90后的年轻人开始越来越没有人情世故意识,厌烦繁文缛节,最好马上去旅游或者开party。

那么婚纱照又是什么?我们的父母辈结婚的时候还只有穿上军装在照相馆拍个合影,而婚纱摄影是上世纪80年代从台湾传过来的,在欧美并没有结婚前穿婚纱摆拍这回事(起码已经过时几十年了),只有婚礼上的纪实摄影。现在又掀起了两种热:一是结婚证可以用自己的照片了;上海汤池印象推出了个性化的结婚照和花絮视频,生意火到爆,这样一来其实很多年轻人会觉得没有必要再拍婚纱照了;二是旅拍热,拍完照还能顺便旅游,等于蜜月游被前置了,很多年轻人其实对旅游更有兴趣,拍照就成了附带消费。那么如果婚庆、婚宴和婚纱照三大支柱都逐年在衰减,未来婚嫁产业新的消费潮流有哪些?找到了新趋势,也许你就抢到了下一个先机。

大浪淘沙,风吹向新世界

2015年之前的婚嫁市场,宛如鼎盛的周王朝,诸侯分封,礼乐兴国,但已经逐渐进入动荡不堪的东周。2016年周室衰弱,诸强崛起,春秋序幕被拉开。至此群雄逐鹿中原,诸子百家争鸣,各种流派学说空前繁荣,攻伐与灭国将成为主旋律,纵横与吞并重构势力版图。这是谋与术的舞台,这是人与财的竞争。2018年或是战国,谁能生存到下一个时期?谁会成为下一场争霸的主宰?无论如何在已经到来的2016年中只有两个主题:生存与扩张。(文/林葳 来自品途商业评论

关于“婚派投资”的更多路演实录、投资建议和模式分析等重要决策参考信息请点击这里:http://biangejia.com/archives/tag/%E5%A9%9A%E6%B4%BE%E6%8A%95%E8%B5%84

怎样获得“让人尖叫”的众筹项目投资建议?

(1)扫描并关注变革家公众号:biangejia 。

(2)通过百度搜索关键词:“项目名称(空格)变革家”。

(3)加入会员/VIP,包养变革家。多位专家多个角度真诚直言,让您决策“不纠结”!点击获取:https://jinshuju.net/f/SUptzA

biangejialogo

参与讨论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