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家(Reformer),专注创业项目拆解,帮股权投资者把好第一关!平台方、领投方、项目方各有动机,经常让股权投资者成为“接盘侠”。@变革家 让您更全面考虑问题和尽可能的规避风险!2016年2月1日起,变革家启动“项目分析众包”,和更多专业人士一起为您提供更多元更专业项目投资视角,让您 “不纠结”的决策!优质服务需要您的鼎力支持!包养请点击链接:https://jinshuju.net/f/SUptzA
经多位@变革家会员 的要求,为了便于大家对36氪股权投资平台上众筹的项目“悟空音乐”进行投资决策,变革家摘选了@陈贤江 对“幕后圈”的相关报道。仅供各位会员和众筹投资者们投资决策时作为参考。
我的梦想总是被被人实现,这次是 “幕后圈”。
我跟 “幕后圈” 的创始人李泳彬也是这么说的,他的 “幕后圈” 跟我曾经的想法非常相近,都是通过互联网手段来嫁接供需双方。而这也是我为什么会对 “幕后圈” 这个 APP 产生好奇并进而想去了解它背后故事的原因,虽然我跟 “幕后圈” 的团队也就聊过两次,不过,可能因为理念相近,所以沟通起来没什么障碍。
作为制作人,李泳彬肯定比我更清楚幕后工作者的 “痛点”,而 “幕后圈” 的故事也正是从 “痛点” 开始的。
痛点
2015年年 初,朋友圈里疯传一篇叫《我为什么离开音乐圈?》的文章,从那篇文章中,我知道了李泳彬和他的 “幕后圈”。
“幕后圈” 的初创团队,除了李泳彬,还有一位歌手,谭佑铭。我跟谭佑铭曾经有一面之缘,当时他还叫谭杰希,准备发行自己的首张个人音乐专辑《赖校生》,通过一位共同朋友的前线,我们在一个咖啡馆里见了一面,期间他聊了一些自己在行业里的 “痛点”。
其实没有什么秘密,音乐行业里的 “痛点” 无非就那些:制作人缺活儿,创作者缺收入,歌手缺资源,版权缺规范,唱片缺销量……在音乐人朋友们的抱怨里,这就是个特别 “缺” 的行业。
李泳彬把上述种种都写到了《我为什么离开音乐圈?》这篇文章里,并因此向行业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和音乐人一道,携手挽回这个时代对我们应有的尊重!为我们大家争取更多不一样的机会!
这个决心主要还是因为有那些 “痛点”。虽然我跟音乐圈子关系不深,但每次碰到音乐人朋友,总免不了要听他们抱怨,十年如一日,“痛点” 一直就那么痛着,而且每次痛的都是那个点,抱怨出来的话都不带变样的,这甚至成为我不太爱跟这个圈子来往的原因之一,太爱抱怨。
问题是,除了抱怨,他们还能怎样?还不是继续做音乐?你觉得恨?却离不开!
所以,“幕后圈” 就有了存在的理由。互联网产品是为解决用户需求,现在需求和问题就在这里,看 “幕后圈” 怎么解决了。而且,李泳彬归根到底还是离不开音乐圈,不然他也不会倒腾 “幕后圈”,他跟谭佑铭完全可以去搞个 “美食圈” 啥的,毕竟他俩都是广东人,会吃。
风口
这两年有一个词在创业圈特别流行,风口。
“站在台风口,猪都能飞上天”。这可能是创业者们最梦寐以求的一种状态了。每天那么多创业项目上上下下,你凭什么比别人飞得高?除了能力,还得有 “风”。
所谓 “风口”,我的理解就是 “势”,“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句话由时代说出来总是对的。在我看来,“幕后圈” 也站在风口上,虽然风小了点,台风达不到,风力顶多三四级吧,但也是风。
(幕后圈 1.0)
这风就是移动互联网浪潮和所谓 “音乐正版化”。现在是移动互联网,真理都没那么真,但是,跟电影、视频等相比,音乐可能是娱乐领域受移动互联网影响最小的一个。所谓 “小”,一是生活方式变化影响小,二是商业规模小。猫眼和格瓦拉等移动端的票务平台已经开始改变产业结构了,网络视频已经 “想怎么看就怎么看” 了,音乐行业仍然还是那个鬼样。
但也不是没有积极变化,也有一些有趣的音乐移动应用在试图创造机会,比如 POGO 看演出、野马现场、I’ M 独立音乐、挖哇、emo 等都是有趣的应用,而个人始终认为借助合适的模式,移动互联网有可能像滴滴影响出租车行业那样去颠覆音乐行业——正因为是鬼样,所以更有颠覆的空间啊!
我不知道 “幕后圈” 是不是合适,但对于李泳彬来说,这肯定是一个机会。既然大家都触到了 “痛点”,都看到了需求,为什么不去试试呢?
正版化趋势也在促使幕后工作者越来越关注个人权益。尤其是版权越来越值钱之后,创作者们也愈发感受到了分配的不公平。这种不公平来自于传统行业遗留下来的作品买断制等不合理的操作,以前两三千卖一首歌觉得,嘿,挣到了,等版权价格翻了几番才知道,靠,亏大了!
而且,音乐行业可能是娱乐圈里最乱最没谱的,有唱片公司,有音乐个体户,有自己在家接活儿的,有淘宝或 5sing 上几十块就能给你搞定词曲编的。互联网冲散了传统唱片业的产业链,却没有办法以一种合理的方式去重构,于是这行业里每个人都感到无可适从,尤其是底层的幕后工作者。
也许,他们真的需要有个 “幕后圈”。
迭代
我曾经以为 “幕后圈” 就是一个幕后音乐人版的微信。
那是幕后圈 1.0,上面列了各种各样的音乐人,主流的,独立的,大众的,小众的,有名的,没名的,我好奇注册了一下,却因为不是音乐人,不符合要求不能用,只能作罢。
如果 “幕后圈” 只是幕后音乐人版的微信,那几乎可以断言没有前途。纯音乐社交,连国外都做不起来,何况国内乎?
到幕后圈 2.0 的时候,终于看出一点端倪了,终究还是要解决需求的,对于幕后工作者来说,深层次的需求肯定不是社交。是什么?无非就是:有活儿、有名、有钱。
“有活儿” 就不解释了,“有名” 并不是指出名,而是说让别人知道我做了什么。举个栗子,《最炫民族风》火吧?但你知道它的词曲编制作都是谁吗?“有钱” 也不仅仅就是有钱,更多是 “劳有所得”,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版权合理分配。
这一切在幕后圈 2.0 上约莫是这么实现的:前台推荐音乐人,让音乐人有活儿,后台音乐人认领作品,让他们有名,有活儿又有名之后,就自然有钱了。(劳务 + 版权分配)
不过,以上只是理论上如此而已,实际运营又是另外一回事。无论 1.0 还是 2.0,幕后圈都没在圈内大力推广,就是因为发现每一版都存在大 BUG,不是技术上的,是理念上的。尤其是 2.0,团队花了很大功夫去研发版权管理系统,到头来却发现,现实略骨感。中国的版权问题非常复杂,并不是一个系统就能解决的。不巧又碰上关键的研发成员生病,3.0 也就变得难产了。
变通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这句话来自《周易·系辞下》。
这里的 “穷” 不是贫穷的意思,而是事情发展到了一个极端,该变了。
幕后圈 PRO(iOS 版本:V 3.0.0)就是这样的一个产物,经由 2.0 的实践,以及各方脑暴,团队终于决定,变。
新的思路其实也没有多新,只是更直接的解决需求。就是说,如果我想做一首歌,我可以更简单、快速地从幕后圈上找到相应的配套解决方案,并迅速完成付费,而项目的参与者都能获得明确的劳务和版税权益。“幕后圈” 初步提供的解决方案包括大咖、民谣、电音、韩流、唱将、神曲等,基本囊括了市场上的基本需求。
“痛点” 仍然还是那些,但幕后圈 PRO 已经跟我们所熟知的滴滴、饿了么很像了,都是点点手指就能解决需求——移动互联网时代,不能一个大拇指单手操作的服务都是耍流氓。只不过,做一首歌要比坐一次车复杂很多。整个过程中,供需双方还可能要面谈。而且,考虑到盈利压力,幕后圈 PRO 会先着眼于高阶需求,然后从上往下普及。
“如果每年有 1000 首歌的需求,我们就可以活得不错了。” 李泳彬说。
从 1.0 到 PRO,幕后圈的变化不仅仅体现在技术上,也体现在团队上。李泳彬说,做音乐的产品必须有情怀,不然肯定坚持不下来。幕后圈发展至今,团队已经换了一拨人了,留下来的和新加入的都很爱音乐。当然,“爱音乐” 并不能当饭吃,“幕后圈” 免不了还要继续迭代和变通。不过,运营已经开始了,幕后圈和梁欢合作的纪录片电影《一首歌曲的诞生》正在紧锣密鼓的制作中,借由这部影片,我们将第一次从头到尾了解一首歌曲的制作过程,然后我们对于 “痛点” 可能会看得更清楚。
无论如何,对我来说,看着别人在实现自己的梦想,是一件挺有趣的事情,我常常想,换做是自己来做,会做成什么样?可能那风得更大一点才行。(文/陈贤江 新音乐产业观察)
关于”悟空音乐“的更多路演实录、投资建议和模式分析等重要决策参考信息请点击这里:http://biangejia.com/archives/tag/%E6%82%9F%E7%A9%BA%E9%9F%B3%E4%B9%90
怎样获得“让人尖叫”的众筹项目投资建议?
(1)扫描并关注变革家公众号:biangejia 。
(2)通过百度搜索关键词:“项目名称(空格)变革家”。
(3)加入会员/VIP,包养变革家。多位专家多个角度真诚直言,让您决策“不纠结”!点击获取:https://jinshuju.net/f/SUptzA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