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脑人决策参考】从情怀满满到跌出视线,移动问答社区“Jelly”哪儿错了?

产品逻辑

cd393162b8acfce65885b6a66ce55f47

@变革家(Reformer),专注创业项目拆解,帮股权投资者把好第一关!平台方、领投方、项目方各有动机,经常让股权投资者成为“接盘侠”。@变革家 让您更全面考虑问题和尽可能的规避风险!2016年2月1日起,变革家启动“项目分析众包”,和更多专业人士一起为您提供更多元更专业项目投资视角,让您 “不纠结”的决策!优质服务需要您的鼎力支持!包养请点击链接:https://jinshuju.net/f/SUptzA

经多位@变革家会员 的要求,为了便于大家对京东东家正在众筹的项目“右脑人”进行投资决策,变革家摘选了@曾小苏 对移动问答社区“Jelly”的相关报道,仅供各位会员和众筹投资者们投资决策时作为参考。

在Twitter 联合创始人 Biz Stone 创立Jelly 的那一天,他或许不会想到爆发增长之后的急速落寞。

年初,在这款 app 上线的第一周,用户数达到 2.1 万,25%的问题被回答,一月不到便获 B 轮融资。可是,在上线近十天的时候,其日活跃用户数开始回落,这一回落便没再回的去…仅仅半年不到,7月5日 数据显示,Jelly 跌出了 App Store Social Networking 分类榜的前 300。

Jelly 走到了命运的节点。这究竟是产品本质决定的,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我们简单探究一下。

首先,作为一款发扬着助人为乐精神的软件,Jelly 的诞生还是满有情怀的。不说大的,Jelly 想解决的是一个搭建 Q&A 平台的问题,设想中这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平台。你只需一张图片,以如此低的门槛就能把正在遇到的问题发送给周边的终端,并可能得到及时反馈,反馈的内容还会沉淀为历史数据,便于信息量级足够大时用户直接搜索。

这样的一款产品,本质是基于图片的移动社交问答社区。它的构建类似一个 “公有云” 的搭建,意在随时随地解决生活中的碎片化诉求,并通过社交网络形成知识的众包。其 LOGO 紫色小水母形象便生动表达了这些。

但问题就在于,美好的设想在当下看来,不尽然能够实现。

比如,这个 “可能得到及时反馈” 的可能性有多大,以及提问一定要通过 Jelly 这个平台的必要性有多少,都是未知数。

除了信息分类,LBS 的优势之一就是及时性互动,但处于 move 状态中的人群当下的问题能否得到及时的反馈在这款产品中并不能得到一个保证,一旦 move,这个问题对于需要及时回答的提问者便不再有意义。试想,如果现在我肚子饿得咕咕叫,但发上去,三小时后才收到回复,这样行得通吗?显然不。

另一方面,毫无疑问,Jelly 必须度过前期积累大量用户的阶段,才能得到良性发展,而用户的积累包括了提问与回答者双方的共同使用兴趣。缺乏对于回答者的激励机制,使得 Jelly 在用户的积累这一环节上,显得不完善,这一产品设计的缺陷极大限制了 Jelly 的发展。其实,哪怕一个小小的点赞或别的虚拟鼓励,或许都会改变让回答者觉得打字可能耗时又费力的烦恼消除,这个产品的设计,便接近平衡了。

再来看一个延伸出来的问题,是不是一定要上 Jelly 才能提问?我们认为在美国智能机普及率达到 70%的今天,这款基于移动终端并提供互助服务的产品绝对符合趋势,生存理由充分。但假设,半路冒出来一款新的产品,同样基于移动终端,可以随时使用,并且提供互助服务,且让我们有回答问题而非仅仅是提问的动力,我更会毫不犹豫去选择。

归纳下 Jelly 目前未成做好的地方:

  1. 不能保证希望及时反馈的提问需求得到满足
  2. 前期大量用户的积累难度大
  3. 没有激励机制让人回答问题
  4. 用户黏性不足,活跃度不高

当然,Jelly 并不会如某些评论所说的是an unpredictable crap shoot,但距离一个兼具实用性和用户黏性的产品来说,它还有不短的一段路要走,而命门就在于产品的细节优化,这很简单却也复杂。如果搞定了,仍有机会实现它所想的伟大。(文/曾小苏 来自36氪

关于”右脑人“的更多路演实录、投资建议和模式分析等重要决策参考信息请点击这里:http://biangejia.com/archives/tag/%E5%8F%B3%E8%84%91%E4%BA%BA

怎样获得“让人尖叫”的众筹项目投资建议?

(1)扫描并关注变革家公众号:biangejia 。

(2)通过百度搜索关键词:“项目名称(空格)变革家”。

(3)加入会员/VIP,包养变革家。多位专家多个角度真诚直言,让您决策“不纠结”!点击获取:https://jinshuju.net/f/SUptzA

biangejialogo

参与讨论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