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G资本牛奎光:投资企业服务市场趟过哪些坑?

VC说

5978759_164115738100_2

@变革家(Reformer),专注创业项目拆解,帮股权投资者把好第一关!平台方、领投方、项目方各有动机,经常让股权投资者成为“接盘侠”。@变革家 让您更全面考虑问题和尽可能的规避风险!2016年2月1日起,变革家启动“项目分析众包”,和更多专业人士一起为您提供更多元更专业项目投资视角,让您 “不纠结”的决策!优质服务需要您的鼎力支持!包养请点击链接:https://jinshuju.net/f/SUptzA

IDG在企业服务市场是如何布局的,投资过程中又趟过哪些坑?2B(面向企业)领域技术创新居多,中国本土创业公司与国外企业竞争的优势和机会何在?

GE公司CEO曾在不久前的一次晚宴上,和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聊起这样一个话题:中国有很多伟大的公司和巨型国企,但为什么没有出现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大公司,尤其是这种提供软件服务的大公司?

熊晓鸽当时说,一方面,中国国有企业很大程度上仍是作为用户在使用IT技术,还没有真正投入很多精力去开发IT技术;另一方面,中国做风险投资的基金也不太重视这一领域,他们把投资重点放在了2C(面向消费者)领域。

的确,作为全球基金数量最多的国家,中国却没有一只专注于投资企业服务的基金,而美国的VC/PE则把40%的资金投入在做企业服务的创业公司中。

在众多VC/PE机构中,IDG较早关注到企业服务市场。熊晓鸽也在最近一次公开演讲中谈到,“企业服务在中国是很大的风口,创业者将大有可为”。

IDG从2013年开始,正式建立专业团队关注企业服务市场的投资。目前,IDG在企业服务市场中的SaaS、人工智能等领域,已经投资了50多家公司,包括纷享销客、SenseTime(商汤科技)、找钢网、金山云等。

IDG在企业服务市场是如何布局的,投资过程中又趟过哪些坑?2B(面向企业)领域技术创新居多,中国本土创业公司与国外企业竞争的优势和机会何在?日前,IDG资本合伙人牛奎光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专访。

资本寒冬下,企业服务市场相对更热

《21世纪》:企业服务市场在中国兴起的主要推助因素是什么?资本寒冬对企业级市场产生了哪些影响?

牛奎光:企业服务市场的兴起主要有两大因素,一是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力变得越来越贵。这意味着效率驱动型的事就变得很重要,企业级软件恰好可以推动效率的提升。第二,云计算的数据都在云上而不是本地,可以有效解决盗版的问题,另外也有很多数据挖掘的事情可以做。

在所谓的资本寒冬下,以前傻烧钱模式的创业项目基本上变得不可持续。企业级服务倒一直很稳健,因为他服务的对象是企业,企业在选择服务时往往是非常理性的。所以企业级市场显得更热了一些,基本上没有受到资本寒冬的影响,有影响也是相对来说好的影响。

《21世纪》:IDG在2B市场是如何布局的,哪一个细分领域的机会更大?

牛奎光:我们大概分为SaaS、人工智能、云计算相关、网络安全、B2B(企业对企业电商平台)五个方向,其中的领头企业基本上都估值在10亿美金左右,而且这些公司增长的持续性很可期。

具体来说,比如SaaS方面IDG大概投了七八个项目,包括纷享销客等。人工智能方面IDG投了SenseTime,这家公司成立不到两年,但合同收入、用户基础都非常好,小米、京东、华为、科大讯飞等都是他的付费客户。云计算和开发者服务方面投了金山云等,安全方面投了同盾科技等,B2B方面IDG投了找钢网、找塑料等。这五个方向的机会都挺好的,另外我们对大数据的投资也比较重视,这将是今年的一个重点。

《21世纪》:好项目往往不缺投资人,你们怎么说服创业者?

牛奎光:现在创业者变得越来越成熟,他在找投资的时候往往看的不是钱本身,而是你能带给他什么资源。在2B方面我们还是很有信心的,只要想要进的公司,一定有机会能去合作。

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以前专门针对2B领域的投资团队在中国基本没有,IDG在2013年正式建立企业服务投资团队,几乎算是中国最早的成立专门企业服务投资团队的机构了。我们花了很多的时间和钱,趟了很多的坑,才积累了一套经验。这些经验不能说在新行业中完全就好用,但对创业者来讲是非常有用的。第二,IDG已经在2B方面投了50多家公司,他们之间的合作,CEO间的沟通和分享也很多,这个价值我们已经能够看到。

《21世纪》:2B方面具体有哪些坑,是我们花钱和时间认识到的?

牛奎光:比如公司应该走渠道还是做直销,产品应该免费还是收费,先做中小企业还是中大企业。这些问题很简单,在不同的行业中的回答会不一样。除了努力,路径选择很可能对创业是否能成功产生重要的影响。

比如当时罗旭从《新京报》出来做纷享销客,他也有很多大型企业老总、负责人的资源,做大型企业的市场也能赚钱。但他和我们商量后就觉得,应该做中小企业,不定制的产品服务。因为产品标准化之后,推广、复制就会很快,员工不需要太多经验,可以通过系统化培训迅速把销售做起来。如果做大企业客户,你很可能需要招聘有关系型销售能力的人,这些人不是给钱就能来的。

中小企业同时也是决策最接近于C的市场,做决定比较快。等把中小企业服务完之后,现在去做中大型企业看起来会比较容易。但如果当初道路选择上直接选了中大企业,结果上可能就差别蛮大了。

本地化应用管理需求,为本土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21世纪》:中国的风险机构把大量的资金放在了2C领域的投资中,从投资回报率、风险控制等角度来看,2B市场和2C市场的投资有哪些区别?

牛奎光:美国的数据显示,他们有40%的钱投在2B的公司上,2B公司产生的资本回报率并不比2C低。但2B市场稍微平均一些,百花齐放一些。2C市场最牛的公司就那几家,投资人抓住了就有很大的回报,剩下的则是一堆长尾。

2B项目比2C项目风险要小、跑道更长。就像火车和小汽车,2B项目类似于火车,起步慢,但一旦起步动量比较大。投资周期上来说,2B项目从第一次投资到最后退出,需要的周期比2C公司要长。

《21世纪》:您也看TMT方面的项目,如何看待今年很火热的VR(虚拟现实)市场?

牛奎光:我们对VR和AR(增强现实)领域的长期前景是看好的,但目前还不能完全说到了爆发的时候,IDG投资了做硬件的凌感科技,以及做VR内容生产的公司。

现在相对来讲,国外的技术会更成熟。VR和AR需要很多的技术进步去驱动,等技术进步驱动得差不多了,中国就有优势,因为中国做东西便宜,但现在这个优势可能还不太存在。

《21世纪》:在VR方面中国和国外公司的技术存在差距,在SaaS、云计算、人工智能这些主要靠技术创新驱动的领域,中国创业者有哪些优势和机会,有观点说中国往往更擅长商业模式的创新?

牛奎光:商业模式的创新是过去二十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主流,但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能够创新的模式已经不多。第二,因为巨头的存在,创业公司做商业模式的创新并没有太大优势,容易被复制,这就真正的需要技术创新来驱动。

在2B市场中,SaaS的本质是应用和管理,这方面国外的产品不一定好用,用户的操作方式、使用习惯会不一样,它需要本地化。SaaS方面最后的龙头企业中,一定有一堆本土企业,尤其现在我们美国的移动环境可能还没有中国发达,中国的本土企业以后可能还会领先。

在云计算方面,美国做得好,中国刚刚起步。但我判断因为云计算是基础设施,出于国家安全方面的考虑,本土性企业也是有机会的。在技术、运营水平上,中国跟国外有一定的差距,但有机会在里边,可以慢慢补。在人工智能方面,中国环境成长出来的人才还是不错的,SenseTime就聚集了很多做人工智能的顶尖华人。

但从社会友好度上讲,国外可能会更多的鼓励创新和尊重创新,并且让这些人得到很好的回报。中国的社会环境不够好,让大家觉得模式创新容易,技术创新不好懂。但这个事情也正在改善,有利条件是中国人多,可加工的数据很多,有机会催生出可以在全球跟其他公司竞争的本土企业。我们的思路是,中国的机会在于市场养技术。有市场数据的基础在,能不能养出技术性的企业来,还要看企业背后有没有厉害的人能把事做成。(文/申俊涵 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

怎样获得“让人尖叫”的众筹项目投资建议?

(1)扫描并关注变革家公众号:biangejia 。

(2)通过百度搜索关键词:“项目名称(空格)变革家”。

(3)加入会员/VIP,包养变革家。多位专家多个角度真诚直言,让您决策“不纠结”!点击获取:https://jinshuju.net/f/SUptzA

biangejialogo

文章关键词

参与讨论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