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家(Reformer),专注创业项目拆解,帮股权投资者把好第一关!平台方、领投方、项目方各有动机,经常让股权投资者成为“接盘侠”。@变革家 让您更全面考虑问题和尽可能的规避风险!
经多位@变革家会员 的要求,我们邀请了具有多年经验的社交产品大牛高*对股权众筹平台“京东东家”上正在众筹的项目“右脑人”进行拆解,仅供各位会员和众筹投资者们投资决策时作为参考。
项目概览
现阶段右脑人是一个创意图片社交平台,创始人想把右脑人打造成一个创意资本化的平台,用户可以在右脑人上面彼此分享创造力。右脑人创始人曾是《NEWWEBPICK》电子杂志的创始人。右脑人在2015年3月拿到种子融资,由紫辉创投、米仓资本、太火鸟三家联投。
评估方法论
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我总结了一套看创业项目的“经验方法论”。一个创业项目成功,一般都会在以下五个方向上找到原因:
第一个方向是产品驱动。
第二个方向是运营驱动。
第三个方向是技术驱动。
第四个方向是内容驱动。内容驱动是目前比较火的。
第五种方向是资源整合型驱动。
你的创业必须:(1)要落到这五个方向的某个方向里。(2)长板要足够长。(3)短板也不能太短。只有这样才可能会有机会。
因为“右脑人”做的是社区类创业方向。社区属性已经决定了它首先要运营强,其次是产品强,再其次是内容强。
目前它的运营不够强。
运营不够强的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我从哪里能知道这家公司。同样作为创意工作者,还是一个产品狂热者,产品更新到2.0了,我们作为业内人都不知道这家公司的存在。运营强的话应该铺天盖地都是它的消息了。
运营不够强的第二大表现就是“脑洞”部分的“发表数”和“讨论”部分的“评论数”。“发表数”代表了右脑人的内容创作能力,俗称每天新增了多少“新帖”。而“评论数”则代表了有多少用户深度参与了该“帖子”的互动。这两个指标是判断右脑人用户互动深度的核心指标,这类人群也是右脑人的核心力量。但经过粗略的数据统计,我们就会发现,“发表数”集中在非常有限的几个人那里,剩下的人发表数几乎都为零。这意味着内容创作上,其实是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运营问题的。而“评论数”更是如此。作者辛辛苦苦发表后,几乎没有人参与评论。这两大核心指标运营上都不够好。
可能是为了弥补这两个指标带来的不足,他们重点运营的是“赞”这个指标。“赞”相对容易做到,对任何人来说都没有负担,但它是浅度行为,对于发表者的激励上是非常不够的。它也并不是一种正常的“互动”,只是一个社交的接触点,让人留意到你而已。此外,在“赞”上比较容易做处理的,看起来有些人跟我在互动,但作为产品经理,我们非常明白这些互动其实很多都是机器做出来的。在如此浅的互动前提下来做后续的“悬赏问答”对于运营来说是有巨大压力的。
它的产品不够强。它的产品形态来看,注定是无法做到快速引爆市场的。下面会再详细展开。
它的内容不够强。内容这个东西其实是最容易突破的,但内容本质上要是一些高质量的内容。这一方面又回到了“发表数”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对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内容主要是图片,而图片来源更多是来自网络“素材”的直接“搬运”,这对于同样处于这个行业的把每天“大批量”“搬运”当做积累工作灵感的人来说,是几乎没有吸引力的。站酷、视觉中国、花瓣、Pinterest等都在批量的做灵感启示的工作,比碎片化的手机应用更有效率和更专注工作本身。
回到我上面提出的方法论,我认为右脑人这个项目在我的五个方向里都做的不够,长板不够长。
商业模式难走通
右脑人聚焦右脑,这个名字其实起的挺好的,跟它的产品结合点是比较明确的。发挥右脑创意,并和共享经济结合这个思路也挺适合做概念的。
提起共享经济有一个基本前提:双方要发生价值转移,并且能够从中获利。这是共享经济的本质。我把我闲置的东西贡献出来并能够获利,这才是共享经济一个正确的打开方式。
这里边就涉及到了“悬赏人”的动机的问题。它需要什么样的答案,是解决问题的答案还是娱乐化的答案。如果是解决问题的答案那就要强化答案的专业性。如果要娱乐化的答案,那就是一种大家彼此无所谓的“娱乐行为”。想要介于专业性和娱乐化之间的答案的人只是一种测试状态,他也马上会在二者之间做个选择。
再往下分析,强化答案专业性的就必须有专家聚集的专业平台来承载这样的功能,这不是右脑人的势力范围,更像是“在行”和“知乎”这样的产品来实现的。而强调娱乐行为的问答,这是右脑人可以做到的。这是一种娱乐行为,想把它作为商业模式,几乎是不可能的。
社交是灵魂,问答是手段
右脑人聚焦于广告人、创意人、设计师等,它在做一个社区。从需求上来看,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工作也挺枯燥无味的,确实需要一些调味剂。
值得注意的是,右脑人把最好的位置都给了社交。它的本质是用问答的方式来推动社交。这跟知乎的强化内容的问答是非常不一样的两回事。问答是形态,社交是本质。右脑人打着分享见解、经验的幌子,行的是社区的形态。
我个人判断右脑人最终会进化为一个群聊的产品形态。目前是这样问答形态有很大的不得已成分在。我们在微信上一聊就可以直接切入主题,因为人际关系是非常明确的,大家彼此在线下已经是朋友关系。但绝大多数产品在冷启动的时候,大家之间都还不是朋友关系,而只是同一行业或同一领域的人士,这个时候就需要设计出“抛出一个问题或话题”,希望对方来回。这就是一个一问一答和一个个“脑洞”的模型。而右脑人的冷启动就选择了这样的一个方式。所以,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或许就可以更好的理解右脑人为什么选择了这样的一个产品形态。
以社交为导向,以内容互动作为产品形态的东西,持续性会是挑战。这意味着它需要“内容生产者”不断生产出优质的内容来,并且要能持续吸引这些“内容消费者”不断来互动。正如我一开始提出的那样,从“发表数”和“评论数”这两个指标来看,它在持续性的挑战上已经非常巨大。
关于付费问答,更适合于活动和策划。知乎在4月1日也做了一个付费问答的活动,活动中发现涉及到一个价值归属的边际的问题很难解决。你抛出一个问题,会有一堆人在这里回答,都是很碎片化的回答,很难产生一个交易的闭环。因为你没有办法评估哪几个用户给你提供了有价值的内容,价值是否相等等等。而且介于专业性和非专业性之间的答案并不极致,很容易被新的产品替代。付费问答作为一个商业模式是走不通的,但它做为一个……(阅读全文请点击此处)
关于本报告
(1)本报告摘自变革家VIP会员“投资决策参考包”。
(2)完整决策参考包含有2-5篇分析报告,分为”分析师版“、”业内版”和”投资人版“等。
(3)投资建议仅供VIP会员内部参考。成为VIP会员点击注册:https://jinshuju.net/f/PGcwV9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