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家,专注创业项目拆解,帮股权投资者把好第一关!很多一流创业家都存在认知上的盲点,造成这个盲点的原因,表面上看是因为太忙,本质上还是在于底层认知和思维方式的陈旧,固守陈规,害怕变革。价值观是一种训练,也是一种技巧。任何一个领域最优秀的创业者或者投资者,都需要不断给思想充电,给认知更新,才能持续引领着企业往前走。
线下教育的老大新东方,线上布局不如好未来清晰大胆,在线教育一定是未来
李善友教授说,人类社会并不是沿着直线进步,而是沿双S曲线进步。两条S曲线之间的断层,被称作“不连续性”。能否跨越双S曲线之间的“不连续性”,是企业兴衰的第一因。
很多大企业,因为害怕自我颠覆而陨落。这不仅仅是课堂上的历史案例,也发生在我们身边。
CEO最主要任务就是战略引领,但很多CEO忙于产品、市场、人事,疏于战略方向,结果失去大战场、大机会。
作为新东方的联合创始人,我对新东方最关心的一点,是其线上教育的布局和格局。新东方是线下教育毫无争议的王者,但在线上教育上,似乎还看不清其战略意图。
线上教育的时代必将到来。想想2010年,在座有几位愿意在线购物?我就不愿意,我常常嘲笑自己:怎么线上支付五块钱就不愿意呢?但现在,在线购物已经成为我们的习惯了。
而好未来作为线下教育的第二品牌,在线教育的布局就更加清晰和大胆,比新东方积极得多。我认为正因为是第二品牌,好未来的危机感、紧迫感以及超越的迫切感就比新东方要强烈得多。
真格基金跟好未来一起投资了美国在线大学“minerva.com”。这是一个从根的设计上就想与常春藤大学竞争的纯在线大学。学生集中住宿,在线上课,没有固定校舍,以城市为流动校园。
Minerva以及类似的在线教育,目前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Minerva第一届招了不到一百个学生,第二届招了大概三百个学生,很多都是有资格去常春藤读书,但选择读Minerva的优秀学生。
Minerva的梦想是成为直接与常春藤大学竞争的在线大学。不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大学要出名,需要它的学生出名,而它的学生要出名,更需要时间。
Minerva要达到它既定的目标,也许需要很多年,但它对大学教育颠覆性的尝试,是值得关注、值得期待的。
我坚定地认为,在线教育是未来,这个未来也许是久远的大未来。它不会像Netflix颠覆Blockbuster录像带店、iTunes颠覆CD店、数码相机颠覆柯达那么快,但这个方向是明确的、步伐是坚定的。
所以从线下教育——线上教育这个例子,来看李教授讲的“连续性创新-颠覆性创新-非连续性创新”这个概念,可能对大家有更直接而现实的启发意义。
天使投资红海下,第二个S曲线已经出现,会进一步颠覆VC和PE行业
有人问,我所在的天使投资领域,是处于李教授讲的第一个S曲线的哪个阶段?现在有没有出现第二个S曲线的迹象?
我感觉,其实在美国,第二个S已经出现,就是以Y-Combinator(简称YC)为代表的孵化器现象。
YC给所有公司的估值都是一样的,会拿出12万美元,占7个点这种以孵化(培训、辅导、咨询)为号召的天使投资模式,可能就是天使投资的第二个S。
我们有一家企业,估值已经千万美金以上了,但为了进入YC,居然按一百万美元的水平答应了他们。创始人问我值不值,我说值!因为YC品牌所承诺的帮助,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YC在美国那么成熟的资本环境里,能够颠覆传统VC的做法,可见它就是第二个S。事实上,他们最近已经成立了一个十几亿美金的公司,直接抢VC和PE的饭碗了。我的直觉,他们很快会做大,进一步颠覆这个行业。
事实上,真格基金也一直想做这样创业创新加速器的模式,但种种原因都没有做起来。
我看到国内已经有好多尝试,比如黑马营、飞马旅等,他们在培训上已经做得很成熟,但在投资上还没有大的作为,为什么?
我个人的理解,有两个原因:
第一,国内孵化器创始人,还没有一个像Paul Graham(YC创始人-保罗·格雷厄姆)那样有号召力的功成身退的企业家来全职做这件事情;
第二,国内孵化器的导师,也缺乏美国那种成熟的退出的企业家群体。YC十六个合伙人,都是成功的、千万、亿万美元身价退出的成功企业家来做全职辅导。
中国暂时还没有这样一个成熟的成功退出企业家群体来全职做这些事——犹如中国还没有一个成熟的像Eric Schmit(埃里克·施密特-Google公司联合创始人及前CEO)那样的成熟职业经理人pool。
但中国的创业生态正在迅速地发展、成熟,这几年创业环境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也许颠覆传统天使、VC的新的投资模式就在我们对话的此时,就有人在琢磨着推向市场,给中国创投事业带来颠覆性创新和发展。
受到关于国内不可能出现YC类型孵化器的观点影响,对于以下公司将是利空: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