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家,专注创业项目分析,帮股权投资者把好第一关!超级 App 繁荣正是内容创业好时机。新媒体对流量是非常敏感的,但是从今年上半年开始,互联网界、VC 界有很多声音就讲消费互联网进入 hard 模式。大家都说流量红利不断地消失,PC 端流量在下降,不少 App 下载数也在下降,但是流量去到什么地方了呢?大家只要打开手机看看电量消耗比例,就可以发现答案。 
这是我昨天的截图,微信占了 90%的电量,可能有一点特殊,但是我相信每个人手机里面电量的显示,微信可能都要占 70%以上。我们看到有些官方的统计,从使用时长的角度来讲,超级 App,比如说微信、QQ、头条,他们所占用的用户时间越来越长,今年比去年增加了 20%以上,而且看起来还会继续增加。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移动互联网的二八效应是越来越明显的,甚至会变成一九效应,甚至是 5%比 95%。
对于很多创业公司来说,这并不是好消息,但是对于内容创业者来讲是非常好的消息,因为我们第一次有一个覆盖面非常广泛的统一的平台,无论是在微信上还是在头条上,每个人都可以轻松做内容,而且流量分发的形式是个性化、去中心化的,不再是有编辑推荐,用户的阅读可能都来自于公众号或者朋友圈,这个时候对于能够创作优质内容的人来说是非常好的消息。
目前微信有 6.5 亿的活跃用户,而且很重要一点是支付环节已经打通,在微信直接购买内容变为可能。我们去年看到,整个内容创业一片欣欣向荣、呈现爆炸式的增长。有 80%多的用户关注了微信公众号,官方公布的数据是每人每天读六条,而且形态非常多样化,有文字的、音频的、视频的。超级 App 的快速发展,其实已经成为内容创业非常好的土壤。
新媒体相对传统媒体有结构性优势
我们把内容创业媒体跟传统媒体对比一下。一个杂志社,从挣钱的角度来讲,盈利能力并不是那么强。原来要负担渠道成本、内容生产成本、印刷成本等等。我们做过一个抽样统计,如果传统纸媒要做一个发行,他的成本有 70%左右会花在发行渠道和印刷上面,剩下来的钱还要承担一个编辑团队的成本,到最后传统纸媒拿到超过 10%的净利率是比较难的。 
我们跟很多内容创业者都有过深入交流,发现大家盈利能力非常强,可能十个人的团队,每年也能赚到几百万。我们发现印刷成本没有了,发行成本没有了,人员成本比原来更低了。如果要做一本杂志,每个月要发很多篇文章,要养一个更大的团队,在新媒体创业里面,只要有一个精兵强将的团队就可以了。
从受众规模角度来讲,新媒体面对的受众是原来的 10 倍甚至 50 倍。从新榜统计来看,粉丝超过上百万的比比皆是。而传统媒体能触达 20 万人,可能就是全国在这个细分领域里面的第一了。所以新媒体的广告效应非常明显,自去年以来,好的公众号的报价每个季度都在涨。
因此对比下来我们可以发现:发行渠道不一样,原来是邮局,现在是公众号、App、头条或者是视频;团队结构也不一样;关键成功因素可能也不一样,原来是发行能力很关键,但是现在内容质量的重要性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所以,我们对整个市场的判断是:可能这两三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间窗口。宏观角度讲,传统媒体无论是广告商还是内容生产商,都会大幅度地向新媒体转移;微观角度讲,纸媒可能逐步转化成微信号,也可能在像头条这一类 App 上面分发,电视纪录片可能有新的形态比如类军武的视频节目,传统直播也会向新型直播等多种新的形态转变。
下面我们再来讨论一下大家最关心的变现问题。传统媒体最关键的变现方式可能只有广告,视频可能是植入,比如商品的植入或者是贴片。但反观新媒体的变现方式,我们可以发现,前面打开了一片非常广阔的空间。除了广告以外,还有很多方式可以进行商业变现——可以有用户付费,目前做的非常好的像 “罗辑思维”,我个人在上面花了大概小一千块钱。
因为它的内容非常值得我去付费,无论是《雪枫音乐会》,还是《李翔商业内参》;衍生品变现能力也非常强,比如我们投资的一个公众号“军武次位面”,前几天他们做了 T 恤,一天卖了小一万件;除了在线卖货、卖衍生品,做线下活动也是非常好的变现方式,比如军武组织大家去俄罗斯军事旅游等等。
综合来看,新媒体的变现空间是远远高于传统媒体的。 
关于变现问题,这里面我列了几个非常成功的例子,包括像二更、一条、papi 酱、罗辑思维等新媒体创业公司,我们感觉到它们的盈利能力非常强,做一个投资人很高兴,无论我们是不是他的投资人,我们认为这个商业模式是非常健康的。
投资人关注的四种能力
当然有这么多新媒体,如果想获得机构的投资,投资人会关注什么?
第一,最关键的地方,就是持续创造优质内容的能力。作为机构投资人,他很害怕你火一下就掉下来,投资机构看的是项目本身能不能持续的产生现金流,这个时候,对应下来就是项目具不具备持续产生优质内容的能力,这是能力对于内容创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有精准的用户画像。就像刚才徐达内说的,能够给用户提供专业意见的网红,可能将长盛不衰。如果你面向的是一个非常精准的用户人群,可能你只有几万、十几万用户,但你的变现能力可能是几个亿,甚至几十个亿。这是我们的假设,我相信在未来几年,这一点会得到验证。
第三,内容创业者要有格局。在投资人眼中,创业团队本身的想法很关键。我们看到很多团队盈利能力很好,每年分红,但如果希望在发展的窗口期内尽快把用户数量做大,那么变现可能会稍微慢一点。这个时候,就比较适合机构投资人去参与。把用户量做大不等于你要烧很多钱,你可以打平,或者略微亏损,但是你要投入,要抓住这个机会,尽快的占领用户人群。
第四,要对商业变现有深入思考。作为一个内容创业者,你不能只是会做内容,而要像一个商业领袖去思考如何变现。我们希望这个团队是有深入的思考,你可能不用想两年的事情,但是六个月、十二个月的发展是需要深入思考的。我们怎么变现?用户有什么反馈?他们需要什么?这些问题都是投资人特别希望和创业者进行深入探讨的。
网红变现的两个案例和两个基本点
回到今天的网红主题,前段时间,我们投了很红的 papi 酱。作为网红最关键的不是你能不能红起来,关键的是你能不能持续的红下去。一个网红要长期的成功,怎么持续的产生优质的内容,持续的抓住用户的眼球,这点其实是至关重要。
网红我们觉得是新媒体的一种,大家可以看两个比较好的案例。
第一个是 “罗辑思维”,最初他只是每天发一条 60 秒的语音,罗振宇本人非常有人格魅力,讲的东西也很有意思,因此能够吸引众多粉丝。
如果从现在的时间点看,尤其有了得到 App 之后,他不仅仅讲自己的东西,还会有别人的东西,比如说《李翔商业内参》。这就使得他不仅仅成为知识网红,更是变成知识网红的渠道,将不同的知识分发到不同的受众里面去,当罗辑思维从一个内容生产者变成一个内容渠道商的时候,它就有了一个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另一个是国外美妆视频平台 “Ipsy”,其创始人国外知名美妆博主 Michelle Phan 的商业变现的路径值得大家去参考。Michelle Phan 在最初也是凭一己之力在各大社交网站上红起来,她有众多粉丝之后自己建立了一个美妆视频平台 Ipsy,并不断地找各种各样的 KOL 进来,变成几百个新的 Michelle。
在商业化上面,针对目标用户群的特点,她做了按月定制的小化妆盒,每个月10 美元,用户就非常买账。在 2015年,他们的收入已经超过了 1.5 亿美元,150 万人订阅他们的服务,这个就变成非常持续的变现方式,资本非常喜欢这种模式。
网红变现考虑两点,第一个,最核心的源泉是我们怎么保证内容持续的输出优质内容,无论是通过自己的机制,还是变成一个渠道。另外,怎么设计商业模型,可能是在座很多 CEO、内容创业者非常非常关心的问题。
本文作者:真格基金合伙人兼 CIO 李剑威,来源真格基金。了解更多决策参考信息请添加变革家小秘书(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务”方便备注)或直接点击会员链接:https://jinshuju.net/f/Z7rfJh;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变革家”;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变革家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