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研究】“内部消息 + 价差套利 + 政府关系 + 直接深入 + 有人兜底”,这样的场景熟悉吗?

全部

2变革家,专注创业项目分析,帮股权投资者把好第一关!这是一篇来自投行内部人士的自述,还原了资产配置客户的需求场景,通过这些真实场景的理解,或许对于这个行业的价值会有另外一番思考。

在投资顾问和理财行业里工作的人,大多是乐观的悲观主义者。我属于其中的一个。我们对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总是充满了乐观主义的心态。对金融投资行业的从业者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我们相信,世界会更加美好。

我们相信科技能够提升生产效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大家选择笃定亚当·斯密的市场指导,而不是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我们相信创新的动力,把世界上会不断涌现出杰出的企业家、创业者视为理所应当。因而,从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总会有一些好的公司和有价值的资产,能够被发现和挖掘。我们甚至还毫不保留的相信,社会的监管体系和法律制度将不断完善,于是,欺诈和失信会越来越少,而信用的释放和金融服务的普惠,将给投资带来不断净化、且具有生命力的生态系统。于是,投资顾问们总是乐观的告诉理财者,请参与投资吧,你会有所收获的。

但同时,我们在实践中却时时刻刻扮演着悲观主义者的角色。我们喜欢用风险组词,啥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等等等,可以乐此不疲、分门别类地给客户做细致的讲解,直到把客户吓跑。我们把黑天鹅看作到处都是的黄鸭子,把小概率事件视为基本会发生的事件,把墨菲定律永远放在嘴边——那个担心出错的事儿,TMD就老会发生,也是醉了。因此,在每次投资完成之后,说句实话,只要不陪客人钱,我们就踏实了。如果还有一些符合特定资产类型特征的合理回报,我们就心安理得了。万一有个把惊喜,让客户挣了个盆满钵满,远超预期,表面上我们不说,其实心里在讲:thank GOD!

为了能够让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心安理得的从业,投资顾问行业沿着马科维茨1952年的论文,发明了一套拳法:资产配置。于是,投资理财行业,那些真正练正宗武功的人,不论古今中外,都是做资产配置的,都是讲资产配置的,都是研究资产配置的。他们提供的服务,就是四个字:帮助客户做资产配置。从整体投资组合的建立,到某个具体投资策略的设定,再到某个具体投资项目的决定,全部都是在宏观、中观、微观层面上对资产配置技术和理念的实践。当然,这里面还有勤勉尽责、透明信息、客观建议等基本行为准则。除了资产配置这个武功,其他的套路对于我们这些乐观的悲观主义者来说,就勉为其难了。要么昧了良心,要么吹了牛逼

可痛苦的是,面对不少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发起来的一波有钱人,我们的武功却时常毫无用武之地。比如,会被这样的场景碾压:

问:“王总,我们先聊聊您的资产配置和投资组合情况?”

答:“兄弟,不用浪费时间,我听说**体育在募资,很火,给我搞500万的份额?”

问:“李总,好久不见,这段时间有没有系统检视过自己的投资组合和策略?”

答:“兄弟,别闹,我知道你们母基金里有一只基金,去年表现特别好,其他都是垃圾,我懂。你赶快给我搞个直投的额度?”

问:“张总,听说您对TMT行业的最新投资动态很感兴趣,我给您准备了一个过去6个月中国TMT投资的基本案例分析,要么先看看?”

答:“兄弟,你知道我忙得很。我看新闻知道你们一个基金刚刚投资了一个**项目,我和朋友觉得不错,你帮我问问他们CEO,我们几个人准备直投2000万,估值价格和你们一样就行,通道费你们挣点没关系。行吗?行的话我们明天就打钱!”

问:“赵总,近期的资本市场投资,我们建议量化策略为主,稳健一些。而且最好是通过FOF或MOM的模式进行。在资产类型和投资策略上做个分散,然后再适时调整,您怎么看?”

答:“兄弟,你尽整那些没用的。我知道0*9*76定增已经过会,给我搞个5折的价,哥一个亿,分分钟。”

我哭屎的心都有。

于是,曾看到个别同行精英,马上变换了修辞:

“尊敬的王总,公司目前正在帮助行业领头公司CNB融资,是该公司Pre-IPO的直投份额。该项目市场保守估值10亿美元以上,您进入的价格基于C轮估值,仅为5亿美元不到。

产品周期3年,2+1,三年如果不上市,公司按照年化13%全额回购。项目领投基金是XCD和KWX,都是业内大佬领衔的基金。该项目作为**省龙头企业,政府背景深厚。非常抢手!但,我手里有2000万的份额,非常难得,您感兴趣的话,我们马上可以签订合同。”

然后,王总的眼睛就亮了。

存在即合理。我认真对上述场景做了分析:王总的反应为啥是这样的呢?因为有一种赚钱的心理,叫路径依赖。

王总之所以有钱,之所以相信这种机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第一桶金、甚至自己当年宏伟的成功,是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环境下和历程中获得的。很多时候,其实完全符合上述场景的要素:内部消息 + 价差套利 + 政府关系 + 直接深入 + 有人兜底;最后,加一句:输了算球,再来一把。于是,今天王总们沿用了他们的成功经验,无可厚非、理性而客观地选择了自己已经依赖了30年的思考方式,继续在中国的投资市场上捞金。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理解的世界来指导自己的投资。王总们如是,那些被e租宝欺骗了的大妈们亦然。一种合理的不合理,一个应该的不应该,一场现实的不现实。我实在没有办法再去做什么评论,因为到底谁对谁错,已不是一个事实判断。

这两天在翻看一本书,是Stephen King在2013年写的When the money runs out: the end of Western affluence。中文版发行在2016年3月,译名为:《货币放水的尽头:还有什么能拯救停滞的经济》。作者对很多国家,尤其西方传统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史和趋势做了评述,流露出不少悲观主义的情绪。当然,经济学家很多时候也是偏悲观语调的,我们不去评述他的情绪和结论。但有一点我们是肯定的:当今社会经济态势和市场的风险环境,是1930年代、甚至更久远年代以来,我们所没有经历过的。不论做生意、还是做投资,很多的经验和认知,哪怕那是1990年代的,真的已经不再有效了。更不要说,很多所谓的经验都还没有凝结为一套经验,而仅仅是傲慢与偏见

本文正文作者李大爷正文内容来自牛邦ker。了解更多决策参考信息请添加变革家小秘书(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务”方便备注)或直接点击会员链接:https://jinshuju.net/f/Z7rfJh;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变革家”;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变革家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ok

文章关键词

参与讨论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