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研究】现在火热的内容创业究竟比之前的媒体有什么新意?

VC说

biangejialifeng

变革家,专注创业项目分析,帮股权投资者把好第一关!创造内容时,内容的消费方式对用户而言越被动,理论上创造内容的要求越高……转眼2016年来了,新趋势新热点验证了那些讨论的含金量同时,又掀起新一轮思考。

用户付费的秘密

用户到底是否愿意为优质的原生内容付费?

这个困扰了媒体几十年的问题,似乎可以从移动互联网的节点上,从今年现象级的分答、知乎、罗辑思维上找到答案。

记者、编辑、主创、小说、编剧、导演这些内容生产者,是知识付费的早期雏形,广告商用广告的形式,最终买下他们的专业技能。事实证明,不管用户与广告商之间的目的是否相同,他们都是愿意专业人士帮忙做文摘、做新闻、做评论的。

在移动互联网传媒上,社交媒体和社交网络带来信息总量、传播方式和传播效率,也带来信息爆炸和用户习惯的变化:用户更希望看到有质量、有效率的好内容。

时间越来越快,在有限的时间和无限的信息里获得有效信息内容的模式,越来越容易得到用户的欣赏,代价当然是用户心甘情愿的付费。

而支付系统也经过五六年的完善和对用户小额付费的习惯培养,所有天时地利集聚在这个节点,爆发就是用户开始用钱表达对效率的追求,表达在消费升级里对他人专业能力的认可。这是知识付费今年走红的主要原因。

至于持续时间长短,最终还是要回到原点上。用户为内容付费重复了传媒出现的原因:需要效率获得高质量内容,而不是低效率获得低质内容。这成为区别到底是赚用户钱还是广告商钱的核心。

传媒的无限大未来

用户娱乐体验的多媒体化肯定是一个趋势。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传媒有关娱乐有关的直播火了。直播后,还可以畅想虚拟现实或者增强现实,但本质上都是增加用户体验,付费和越来越多样化的用户体验是两个主要方向。

创造内容时,内容的消费方式对用户而言越被动,理论上创造内容的要求越高。用户看电视看电影就是处于被动放松状态,电视电影的内容创造正是属于高要求。

媒体这件事,如果定义为内容的话,和原来的媒体形态有很大差别:娱乐、教育更多方方面面仅仅因为通过互联网、无线互联网的手段,传播了知识,就变成了传媒。

传媒从这一个时间点开始,上升到一个新台阶。将来看到创业企业,也会是越来越宽泛的以传递知识为主要方式和目的的创业项目。现在是教育和娱乐,将来很有可能会跨到金融、健康、法律,甚至所有能够想象的和咨询有关的行业,这也是传媒的趋势。

简单来讲,传媒原来只是借助某种手段,而现在是作为连接方式,使得各种各样以知识传递为目的和商业模式的行业都和传媒产生化学反应。未来传媒会涵盖横多行业,从教育开始,进入金融、健康、管理咨询,渐渐成为最大的基础产业之一。

从经济规律的高度看投资

风险资产的价格趋势原则上只跟货币储量和宏观流动性有关,任何经济体任何历史阶段都是这样。

经济规律决定了一个时间段内会出现定价较高,甚至越来越高的趋势:美国在2008年到2009年做了量化宽松后,产生的结果是2010年到2015年五年时间里,加州、以色列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量独角兽,本质就是有钱了。

资本市场的好坏,还与短期预期有关。在2009年和2010年的美国投资中,几乎所有只融资一百到两百万美金的早期公司里,都会有超过三家以上的投资机构参与。正是因为刚熬过金融危机,这些投资机构都趋于偏保守,再少的钱也要挤一起投,降低风险。

与中国的现状一样,投资心理转为谨慎,这是经济现象和心理预期差异,但都只是阶段性现象。

美国的经济周期当中,独角兽的井喷还伴随着另一个原因:找到了能产生想象空间的方向——2010年开始的移动互联网,一个集中放钱,并且确实是创新的大趋势。

这都是判断现在是春夏秋冬哪个阶段的最直接经济规律。

假定五到七年的时间范围内退出,我们要找的答案是这段时间内人民币的资本市场里,中国的资本市场最需要什么样的企业。

从宏观角度揣测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符合行业的发展规律,能解决实体经济中增加产业附加值和增加产业链附加值的核心问题。

比如消费升级中增加产业附加值的品牌,科技转化生产力……原则上最终答案归根到底在本质那侧:要解决产业或者产业链的效率问题,是中国也需要、经济也需要、行业也需要,理论上资本市场也需要的。

从创业者角度,在宏观上做正确的事,在好的价值观上找到足够多的聪明人,愿意一起坚持不懈,不管情况如何,把委屈和妥协看成愉快的成长,保持乐观的心态,终究能过关斩将赢在未来。

本文为峰瑞资本创始人李丰的分享,本文内容来自投资中国。了解更多决策参考信息请添加变革家小秘书(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务”方便备注)或直接点击会员链接:http://lxi.me/f1v4r;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变革家”;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变革家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小秘书003

文章关键词

参与讨论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