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家,让天下没有难懂的生意!2016年互联网影视与文化投资受到资本热捧,这种趋势是否会在2017年持续?在头头是道文化消费投资高峰论坛上,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认为,近两年中国的资本市场赛道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文化产业盈利清晰,用户感知亲切,现在投资文化行业是比较靠谱的。
头头是道创始合伙人曹国熊亦分享了其文创投资的心得:在文化领域里,人才是最有价值的资产,才华是最深的护城河,这是一个没有网络效应的行业,所以追求独角兽的投资思维不适合用在文化产业里。以下内容是吴晓波与曹国熊在这次峰会上的演讲实录,有删改,enjoy~
吴晓波演讲实录
大家知道这两年文化产业的风口有点大,杭州市现在文化产业的GDP超过了22%(2015年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白皮书显示,2015年杭州文创产业实现增加值2232.14亿元,同比增长20.4%,占GDP的22.2%,首次突破20%,文化产业评论注),2015年的时候,上海的GDP是文化产业第一次超过了金融产业,所以已经变成一个非常大的一个行业。第二文化也成为了很多投资人进入的领域。
去年开始要投资篮狮子,下面要做一个思想+的文化投资基金,我是一个做文化的人,我非常警惕资本和资本主义。因为自有商业革命以来,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左翼几乎全部在文化产业里头的,所有的右翼在资本产业里头的。你想一想看在2000年之前,在美国,美国是一个相当资本主义的国家了,美国几乎所有的电影公司,出版公司,电视台,报社、杂志社,几乎都没有上市的。也就是最近这段时间,突然间发生了那么多的一个变化,为什么两个看上去很对立的左翼和右翼的这样一个力量,在今天的中国能够突然间混在一起呢?就像我们今天出现的这样一个场合。
我觉得中国现在确实是一个特别激进的商业文明的国家,我觉得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对于曹国熊他们这些投资人来讲,这两年的中国的资本市场出现了一个非常大的一个赛道的转变。因为你在经济学里面,你把所有的行为分成两类,一类叫做渠道,一类叫做生产,叫流通资本和实体资本两种。那么在互联网领域里面,他们把他叫做流量,叫做内容。
那么过去的十多年里面,其实中国所有的风险投资,风险投资的概念就是在纳斯达克出现的在1998年进入到了中国,他们在中国投的第一批企业就是互联网公司。98年以后开始投。互联网在过去十多年里面,实际上是改变了中国的流通环境,他首先改变了我们人和信息的关系,后来改变了我们人和商品的关系,再接着改变我们人和服务的关系这两年改变了我们人和金钱的关系,这就是十多年来互联网对我们所有的改变。
在投资人,在风险投资圈这个都叫做TMT。到今天大家都知道TMT投完了。为什么投资界很多钱但是投不出去,没有地方可以投。主要的原因就是赛道发生变化了,整个互联网的技术意义上的革命性已经结束掉了,所以他具有可投资性的可投机性的范围已经完全的消失掉了。在所谓的流通意义上的投资机会结束掉了,那就会进入到一个生产领域里面,进入到一个内容领域里面。所谓的内容领域里面值得投资的部分,有些非常值得投资,刚才我们曹杰董事长也讲到了,讲到了VR,讲到了机器人,讲到了AI,讲到了AR,包括医疗、基因、新材料、新能源,可不可以投,都可以投。智能制造,全部都可以投,那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内容领域。但是那些内容领域里面现在充满了泡沫。甚至今天你跟我说,VR有没有未来?我都不知道,至少美国很多人说VR是一个伪需求,所以这一块里面是一个泡沫。
文化产业很熟悉,但难以量化
相对来说文化行业是比较靠谱的,曹国熊他们这些从TMT过来的风险投资人,当他们接触到我们在座所有的这些朋友的时候,他们的心情会好很多。因为在过去十多年里面,所有做投资的人,要钱去借另外一个人的时候,他们会面临两个情况,一个是那个人给你描述的场景是你完全不熟悉的。第二个他给你讲的不能是我赚多少钱,而是我有多少用户,我有1个亿的用户,每天有2个亿的UV,2.5亿的PV,怎么赚钱呢?不知道,你问这句话就傻了,我不要你这个钱,你是老钱。所以他们面对那么人的时候很麻烦,不熟悉。
但是他面对文化产业就很好,我们文化产业是非常老实的,因为你很难骗他,因为你是电影公司,曹国熊来找你的时候,我从小看电影的。像我们图书公司,我非常喜欢看书。所以文化公司很容易沟通,而且文化的人我们会讲说,我们的票房是多少,我们的版权收入是多少,我们的出版收入是多少,我们的广告收入是多少,毛利、盈利全算得出来的。
所以在文化产业里面,相对来讲对资本来讲,他是一个相对比较务实,而且他们能够比较熟悉的一个领域。但是跟TMT相比的话,他是没有那么多想象力的市场,比较小、比较散,具有强大的非标性的特点。而且他的投资逻辑都很陌生,对所有的投资人来讲。因为在过去十多年里面,无论你投互联网投TMT里面,他看一家企业会问一个企业,你在中国创业,你在美国对标企业是什么,他一定有一个纳斯达克情结。但是在中国很难问,吴晓波你说巴九灵对标企业是谁?不知道,是完全本土化的一个创新。所以这个对于文化人来讲,我们非常的不习惯,我们开始要跟资本打交道了。但是资本确实他能够起到很大的一个催化的作用。对资本来讲他也非常的不习惯,他会面临的是一个完全非标的具有本土化特征的一个标的物。所以我觉得我们今天的文化投资产业的一个论坛,可能对于双方来讲,都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我认为为什么今天在中国,那么多的资本愿意投资文化企业?而且文化企业愿意开始接受资本的投资?这个事情可能在十几年前满难想象的一件事情,最重要的我们还是要感谢互联网。我自己在做文化公司,我做了十多年了,我当年做蓝狮子,我现在做巴九灵,我在想我现在在做文化公司,或者我看文化公司,和当年做篮狮子,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我经常在开会的时候在我的嘴巴里会出现一些互联网的名词,比如说用户画像,谁是你用户画像。原来我写一个《大败局》、写《激荡三十年》,不会讲用户经理。然后我们会讲产品经理,会讲大数据,这些都是互联网TMT领域里面的这些名词,对于我们今天这些做文化的人来讲,传统文化人来讲会有很大的帮助。那么这些帮助,在背后是对文化企业,在这个意义上就没有什么传统的夕阳的概念了,哪怕是写书的,做音频的做视频的做发行的,无论你做任何的行业,你用互联网的这些名词去衡量他,如果做一个匹对的话,就可能出现新的公司,这些公司对他们投资人来讲,对TMT来讲,就是能够看得懂的标的物。这是一个刚刚开始的变化。
我觉得我们头头是道的年会每年都会开下去,因为涉及到一个文化公司的发现,涉及到头部管理,涉及到公司整个风险投资企业内部的协同能力和协同效应的一个机关都会开。我们今天刚刚走到一起,资本和文化走到了一起,所以曹国熊去年找我的时候有一句话蛮打动我的。我们要做一家不一样的公司,这个公司就不再是一个非常坚硬的东西,大家知道资本是非常坚硬非常量化的一个东西,可能是你需要有温度,你需要有一种宽容度,你需要有更多的耐心,然后你可能还需要有态度。刚才曹国熊演讲的时候最后讲到了价值观,TMT投资的时候是不会讲这个话的,因为那个是没有价值观的。只有在文化公司你可能会谈到价值观。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可能会大家走到一起走到更远。今天在中国确实是非常好的文化创业和文化投资的时代,这个投资的风口期,我并不认为会永远的存在。我认为可能是比TMT更为窄小更为短的投资期,希望在座的每一位抓住机会来一起走得更远,一起把产业做得更大,谢谢大家。
曹国熊演讲实录
从去年年初开始,因为看好垂直领域自媒体的机会,我与吴晓波、陈宝芳一起搞了个狮享家基金,用自有资金投了一些自媒体公号,形成一个矩阵,大概覆盖2000万细分人群,有些发展不错。
春江水暖鸭先知,下水才有切身感受。试水自媒体后,我感觉水温舒服,于是毫不犹豫加码,决定向泛文化领域纵深。去年底,我发起成立了杭州头头是道与绍兴普华兰亭文化基金。
今天我不想说什么资本寒冬,因为并没有什么寒冬,基金手里有很多资金,只是投不出去而已。我也不想谈什么产业泡沫,凡是充分竞争的市场,泡沫不可怕,市场会调节。
今天我想展开说这四个观点:
文化投资不要去追逐独角兽
最近有篇文章很火,叫《我为什么不做投资了》,文章里提到不做投资的一个原因是因为独角兽少了,投出独角兽和明星公司几乎是每一个投资人的终极追求。那到底啥是独角兽呢?一个简单的标准是达到10亿美金的市值,这样的公司有多少呢?截止到2016年上半年,一共有79家国内公司达到了10亿美金估值。
但文化产业具有个性化、多样化的特点,它的赛道足够长且宽,机会总是在的。文化娱乐行业的创业者本质上是在提供一种精神产品或者服务,他们不是在做连接,而是在进行生产和创造,所以这个行业的逻辑不是垄断,恰恰相反,它的逻辑是反垄断的,当你走上神坛的时候,可能就是你将要被新的王取代的时候。一代新人换旧人是这个行业永恒的规律,无论你是杰克逊还是麦当娜。
文化投资要温暖柔软
投资圈流传的一句话是:“没有焦虑症的投资人不是好的体力劳动者”。做投资拼的是体力,拼的是强大的心理承受力。但文化产业是很软的产业,它拼的是优质的持续的内容产生能力,以及创新的运营方式。在这个赛道上,很多时候是没有硬指标,甚至也没有对标,投资人看得是团队对创作的热爱,IP的生发和储存能力。
在这个赛道上,资本能不能软下来,能不能有耐心,能不能凭借直觉和经验的结合去发掘项目是至关重要的。你的赛道转换了,投资逻辑也要相应做出改变。我们无法靠数据预测一个作品未来会不会成功,因为不同人群的审美是不同的,投资人不喜欢的作品,可能是观众喜欢的,它可能是非常赚钱的一个作品。
以产业深度为基础做文化投资
我希望头头是道是一家“会投资的文化公司”,而不仅仅是个投资文化类项目的投资公司。要做好文化投资,必须采取产业与资本双轮驱动的策略。换句话说,在这个领域你单单提供钱是远远不够的,你自己必须参与到项目的运作当中去,深耕文化产业,以正反馈的形式协同发展。正因为如此,我们团队多数董事都是从产业里出来的,有媒体的、影视的、出版的、零售的,他们都实打实的写过字,做过运营,在产业里从一线做起,他们真正懂得如何运营一个项目,一眼就能看得出项目最核心的东西。这就是产业经验,是靠一万小时的累积获得的。我们也陆续会孵化一些自己的产业公司。
独特的壁垒:靠才华吃饭
有人可能觉得文化类项目缺少护城河,你不就是做了个自媒体吗,你不就是拍了个网剧吗,我找几个人融点资也可以做啊。这种想法是非常不靠谱的,文化项目的护城河不是太低了,而是太高了。创始团队自身的才华就是文化产业中最核心的竞争力,也能形成公司的独特性,而独特性就是项目的壁垒。同样都是唱歌的,不同的人唱出来的,受欢迎程度就是不一样。所以,我们投的其实就是那个“头”,也就是团队本身的才华,它比有形的资产要重要的多。
本文源自头头是道文化消费投资论坛,文章内容本站整理。了解更多决策参考信息请长按下方二维码添加变革家小秘书(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务”方便备注)或直接点击会员链接:http://lxi.me/-yq34;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变革家”;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变革家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
变革家公众号丨变革家网(biangejiawang)
转载请联系丨huangyu@biangejia.com
瞧瞧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