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家投研观点由变革家投研部分析师们供稿,为大家提供独立、冷静、专业的投资观点。
变革家投研部预判早期创业项目“下轮融资成功率”高达75%,是国内前10%早期投资机构“下轮融资成功率”均值的两倍。
1
最近变革家在梳理2015-2016年讨论过的项目以及后续的发展。在其中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跟大家分享:生活方式平台和社群经济的关系。
目前很多创业项目都想以一个小的切入点入手,然后做生活方式平台。
比如本来生活是以生鲜入手,想做健康和绿色的生活方式;言几又是以书店入手,想做都市青年的文化生活方式;小红书是以海淘入手,想做高品质的女性消费生活方式;Blued是以同性恋社交入手,想做同性恋群体的生活方式;闲鱼是以LBS的跳蚤市场切入,想做线下小区居民基于交易的生活方式。
以至于大姨吗、中华万年历这样的工具应用,也都向生活方式平台靠近。
确实,生活方式是一个大框,什么都可以往里装。因为生活方式本质上是围绕着一群人的方方面面展开的,包括他们的吃喝玩住用行,几乎无所不包。
一旦你与生活方式挂起来,那就意味着你面向了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
但正如变革家分析师上面所分析的,切入点和生活方式之间是有差距的,中间甚至会有多个步骤才能达到最终生活方式的目标,而且生活方式本身也并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需要有很多的具体的业务来支撑。
所以,从“单点切入”到“多点开花”的生活方式怎么实现,中间的支撑就变得特别重要。
不管怎样的支撑,最重要的还是定位群体。既然是生活方式,其实都是围绕着同样一群人展开。所以,不管是单点切入还是后续的多点开花,搞定的都是这群人。
所以,很多聪明的创业者就在中间的支撑上就用“社群经济”来实现。具体实现形式有“会员组织”、“社区”、“社交网络SNS”等等玩法。这些玩法很多创投人士都很熟悉,甚至很多人也都参与其中,在此我们就不多赘述了。
2
变革家此前曾经隆重推荐过管理学大师、贝恩公司的克里斯·祖克的“从核心扩张”的理论(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变革家+从核心扩张”。变革家分析师经过引申,认为有两点是至关重要的:
- 第一,该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
- 第二,该公司的核心业务与延伸业务之间“盈利来源的距离”(EconomicDistance)。
关于第一点,核心竞争力的问题。这里需要摒除一个误区,人脉资源对于创业初期是非常有帮助的,但不算核心竞争力。
如果你打造了一个社群,然后说这个社群的核心是人脉资源,那这个社群的生命力一定不长久。
所以,如果你想做生活方式平台,还想以社群经济的方式来做,那第一个要注意的是你可以善用你的人脉资源,但不要把它当做核心竞争力,想方设法把它转化为你的可以落地的核心竞争力。
比如创业黑马的创业营,创始人牛文文有人脉资源,但它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实战导师手把手让创始人少走弯路”;而混沌商学院,创始人李善友有人脉资源,但它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让创始人拥有更高的视野,带领公司做更有想象力的事”。
总之一句话,社群不是核心竞争力。那么多的商会、协会最后无人问津就是这个道理。以没有核心竞争力的社群来凝聚一个群体来做生活方式平台也注定会失败。
关于第二点,盈利来源的距离。如果是围绕同样一群人来做,还要考虑到核心竞争力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有难度的事。
从大姨吗、55BBS、Blued们的玩法来看,需要先把原来的工具属性,转变成社交属性,做成社群属性。然后从社群属性再往其他更多的消费转化,这是比较科学的。
否则大姨妈直接卖化妆品和女装这样的商品离它核心业务的月经记录功能还是有很远的距离的。而女性社区就是填补二者距离的比较好的润滑剂。
再用一句话来概括,社群是纽带。它没有缩短盈利来源的距离,但很好打通了核心业务到多种业务构成的生活方式平台的通道。
如果你想做一个生活方式平台,善用社群经济或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多个事实也已经证明这个路径大有可为。而粗暴的从工具直接到生活方式平台,除了远古时代的淘宝、京东,最近变革家还没有看到过成功案例。
所以,如果做生活方式平台,请优先向“社群经济”靠拢吧!
-END –
年底了,还在苦苦找钱的创业公司看过来!
2016年全年资本市场是名副其实的“资本寒冬”。一年最难是“年关”,从2016年12月到2017年3月会更加难熬,绝大多数投资机构和投资人都已进入“歇业”状态。很多公司可能就因为这几个月的几十万运营资金而迈不过“年关”这个坎。
变革家旗下早期投资基金联合了我们16万用户中的370家投资机构和3000多位个人天使,为创业公司提供单笔50万-500万的“应急”风险投资。为加速投资进程,我们承诺48小时内100%回复,15天内到账。
创业不易,即使没有达成投资上的合作,在对接投资机构、对接媒体资源、商业模式改进和商业计划书完善等方面,我们也会努力为您做更多工作。
BP投递专用邮箱:guquan@biangejia.com 。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