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一夜变国企,“洋快餐”到底经历了什么?

餐饮
快餐巨头围绕中国市场本土化竞争的另一回合已经开始。

近日,“麦当劳要一夜变国企”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财富中文网有消息指出,麦当劳已同意将中国大陆和香港业务80%的股份出售给凯雷投资集团和中国国有经纪与资产管理公司中信集团。麦当劳和中信股份、中信资本控股、凯雷投资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并成立新公司,该公司将以最高20.8亿美元收购麦当劳在内地和香港的业务,成为未来20年的主特许经营商。

事实上,不只麦当劳一家,此前,百胜餐饮集团(肯德基和必胜客母公司)也宣布,与春华资本及蚂蚁金服达成协议,二者共同向百胜中国投资4.6亿美元。

其中,春华资本投资4.1亿美元,阿里系的蚂蚁金服投资5000万美元。该项投资与百胜餐饮集团和百胜中国的分拆同步进行。

分拆后,百胜中国将成为百胜餐饮集团在中国大陆的特许经营商,拥有肯德基、必胜客和塔可钟三大品牌的独家经营权。

20世纪90年代初,洋快餐进入中国,疯狂扩张之势,有目共睹。

这些洋快餐也伴随了众多80后和90后的成长,在这些人中的受欢迎程度,亦不容小觑。

而如今,这些洋快餐却几乎步调一致的出售中国区的特许经营权,相继从中国市场抽身,现象的背后,这些“洋快餐”到底经历了什么?

那些年一起追过的洋快餐

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肯德基、麦当劳为代表的“洋快餐”开始进入中国。

1987年11月12日,中国第一家肯德基餐厅在北京前门开业。

1990年,中国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在深圳市解放路光华楼开业。

在当时,麦当劳餐厅绝对是“高大上”的存在,对很多人而言,拉着爸妈吃一次麦当劳和肯德基甚至还是一种奢侈的消费。

无论是北京人还是外地游客,能排长队在肯德基吃上一份炸鸡或者一个汉堡,都是件很时髦的事。

不少北京孩子也是在这里吃上的第一顿“西餐”,肯德基也因此成了他们童年回忆的一部分。

在肯德基、麦当劳两大品牌的引领下,必胜客、汉堡王、赛百味等一系列洋快餐品牌相继进入中国市场。

截至2016年4月底,麦当劳在中国内地的第2000家门店已在天津开业,必胜客也达到了1400多家门店的规模,赛百味则开到了近500家,而肯德基更是直逼5000家门店的规模。

汉堡王中国首席联盟官李志宏此前表示,预计2018年将汉堡王达到1000家门店的规模。

在中国30年的发展,洋快餐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面对餐饮业百花齐放的现状,洋快餐也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中式快餐遍地开花

受到洋快餐的市场刺激,中国本土公司开设的西式快餐店纷纷涌现。人们熟知的华莱士、德克士,均是不折不扣的中国制造。

2016年11月份,德克士召开战略加盟伙伴高峰会时宣布,其全国门店总数已超过2300家。

中国本土的西式快餐品牌华莱士,更是凭借物美价廉,早在2014年就已在全国开设了4800家连锁店。

从2005年之后,本土洋快餐品牌全面布局三四线乃至五六线城市,汉堡已经成了街头能找到的最普通的食物,消费者对汉堡已经难以流露出任何的渴望之情。

除了洋快餐以外,众多中式快餐店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壮大,悄然占领了快餐行业的半壁江山。

相较于洋快餐,中式快餐店挂出的菜单价格大多在10元左右,有些还提供免费汤、免费续米饭等服务。

与洋快餐有限的汉堡、炸鸡相比,中式快餐包含的种类五花八门,选择范围甚广。菜式上涵盖了中国八大菜系;风格上,有快炒类的盖浇饭店,也有专门做蒸菜类的特色店,选择多样,也更容易契合中国人的口味。

2014年的一项调查显示,相比西式快餐,78.7%的受访者更偏好中式快餐。

还有数据显示,就快餐连锁市场渗透率而言,中式快餐已由19%升至22%;西式快餐由20%降为18%。

洋快餐跌落神坛

无疑,在中式快餐和本土洋快餐的冲击下,“纯正血统”的洋快餐处境正面临重重挑战。其中,洋快餐店对“食品安全”应对不力,也是致使洋快餐受创的重要的原因之一。

有业内人士分析,最近几年业绩增长持续陷入停滞的洋快餐品牌有诸多共同点。

比如肯德基和麦当劳都是进驻中国较早的老牌外资企业。在当时的中国,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些品牌十分新奇,从商业环境来讲,竞争也较少。

伴随中国经济增长,麦当劳和肯德基一直被视为“富起来的象征”。

然而,在此之后的苏丹红风波、速成鸡事件等食品安全风波,却令“洋快餐比较安全”的观念逐渐被颠覆。

2014年7月,麦当劳和肯德基的食材供应商上海福喜食品使用过期鸡肉一事被曝光。

发绿的鸡肉在电视上被大肆报道。

这一事件后,两家公司的销售额大幅减少。在中国,食品安全是最重要的政治问题之一,这也使得麦当劳和肯德基再次被推到聚光灯下,丑闻对其销售额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此外,随着经济增长,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者的嗜好也趋于多样化。

据业界团体中国饭店协会统计,2015年中国的餐饮市场规模比上年增长11.7%,达到3.231万亿元。

虽然保持增长,但起拉动作用的却是当地的新兴餐饮企业和以美国星巴克为代表的咖啡连锁店。

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快餐市场90%为中式快餐店,10%为西式快餐店。中式快餐与西式快餐相比,有着更为合理的营养和膳食搭配,口味上更符合我国大众饮食习惯,菜品的选择性更强;

从消费水平来看,也更符合我国国情。随着国人生活、工作方式的变化,传统中式正餐已不能满足快节奏的生活,逐渐受到冷落,以中国人餐饮习惯为基础,结合快餐的某些元素,一种全新的、健康的、属于中国本土的餐饮形式未来将诞生。

而洋快餐在我国曾大行其道的时代也将一去不复返。

洋快餐继续赢定中国?

百胜中国成为肯德基、必胜客和塔可钟三大品牌的独家经营权,麦当劳的中国内地及香港的门店特许经营权最终“花落”中信。

“洋”快餐纷纷改姓“中”,市场对其感慨不已的同时,也意识到快餐巨头围绕中国市场本土化竞争的另一回合已经开始。

根据2016年7月份公布的百胜第二季度财报显示,肯德基中国门店销售同比增长了2%,而必胜客的销售额则萎缩了11%。

外界分析,外资股东之所以强烈要求百胜餐饮集团将中国业务分拆出去,与预期中国业务风险攀升、增长乏力不无关系。

不过,出售特许经营权并不意味着肯德基、麦当劳看空中国市场。相反,依靠特许经营模式,两大巨头在中国的扩张或进一步提速。

天星资本高级研究员吕文浩表示,国外快餐品牌在中国经历数十年快速扩张后,发展进入瓶颈。欧睿咨询的数据也显示,麦当劳和肯德基两大“洋快餐”品牌在中国快餐行业的市场份额已由57%的高点下降至37.7%。

有媒体报道,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股份、中信资本、凯雷投资集团和麦当劳联合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并成立新公司,新公司将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优势,在菜单创新、便捷服务、数字化零售、外卖等方面进行拓展提升。

有食品产业专家分析,“中信与凯雷的入主将对中国快餐行业的格局及发展模式产生深远影响”。

包括麦当劳在内的“洋快餐”将大规模引入中式产品,将引发本土快餐业的升级及洗牌,而其渠道下沉将快速提升中国快餐行业整体运营水平。

同时,肯德基母公司和全球最大的墨西哥风味连锁餐厅运营商塔可贝尔公司宣布,在中国推出第一家塔可贝尔餐厅,菜单针对中国消费者的喜好进行了调整。

业内人士预测,“洋快餐”品牌的本土化使中式快餐和西式快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而前者的产品组合本土化将加速行业的创新水平,全面推动国内快餐业的快速成长。

2016年9月,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就曾针对洋快餐加速撤离中国的说法予以驳斥。他表示,截至目前,麦当劳中国已开设超过2200家餐厅。

未来5年,麦当劳中国计划每年新开设约250家餐厅,届时中国内地将成为麦当劳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

2015年,百胜中国营业额则超过500亿元人民币,百胜餐饮集团对在华长远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总之,中国餐饮行业以洋快餐为主导的格局已经改变,麦当劳、肯德基两家企业对快餐行业的绝对主导地位也不复存在。如此,洋快餐改变经营战略能否迎来又一春?这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本文来自新产经,作者:小贝

– END –

编辑|黄瑜  视图|王政凯

-商务联系-

首席勾搭官   微信|xiaomishu0001

参与讨论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