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迷你KTV”为什么突然这么火?目标群体是哪些?会是革命性的产品,还是昙花一现?
这不是电话亭,是“迷你KTV”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似乎是一夜之间,北京的商场、电影院、餐厅等人流量大的地方,纷纷出现了很多外观酷似封闭电话亭的透明玻璃房子,被称作”移动KTV”,或者“迷你KTV”。
看似新兴的”迷你KTV”市场,已经出现了很多玩家,目前比较大的有被唱吧陈华投资的咪嗒miniK,获友宝在线先后6000万投资的友唱M-BAR,还有一家融资情况暂时不明,但随处可见倩影的聆嗒miniK(确定和咪嗒miniK不是一个战壕的兄弟么?)
就像火热的单车市场,到处充斥着的小红车、小黄车、小蓝车,还有黄蓝相间不知道叫什么的共享单车,除了第一眼看到的颜色和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略有不同,其他没有太大差别一样,各个”迷你KTV”品牌的产品也大同小异。
以小编体验过的咪嗒miniK为例,电话亭式的结构,三面都是钢化玻璃,整体占地两平米不到,高约2米,拉开钢化玻璃门进去,正对面靠墙而立的是包含2个显示屏的一体化设备。设备前方有两个高约一米的高脚凳,可供2人坐着唱歌,整个玻璃房子最多可容纳3-4人。
大的显示屏上播放着歌曲MV,两侧支架上分别摆放着耳机和麦克风,最下面是三个音量调节旋钮以及一些小的按钮。
小的显示屏和KTV点歌机如出一辙,点开有新手免费和尽情欢唱两个选项,其中新手免费下面显示今日免费机会已用完(小编去了几次都这样,不开心)。
点开尽情欢唱可以看到价格,一首歌曲付费5元,包时15分钟20元,一小时64元。支持微信、支付宝扫码付款,也支持投币。 进入歌曲库,可以看到有热门歌曲榜,支持歌星、歌曲以及手写点歌。
只要去过KTV欢唱的小伙伴,操作起来毫无障碍。 但和KTV不同的,这里K歌歌曲外放,用户需要戴上耳机用麦克风来演唱。唱歌的同时还可以录音,一首歌唱完以后可以选择同步到微信上。
玻璃房子看似三面透明,但是隔音效果非常好,即使里面的用户唱得撕心裂肺,等在门外的人也几乎听不到什么内容。
一句话总结,这就是一个集合唱歌、听歌、录歌、线上分享传播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自助娱乐终端,主要面对的是喜欢唱歌的年轻人群。
从卡拉OK,量版式KTV到唱吧麦颂,什么变了?
“迷你KTV”为什么会突然这么火?它会是大众娱乐产品的一次革命,还是泡沫?想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要先看一下整个KTV行业的发展变革。
KTV最早起源于日本,从早期在小酒馆里拿着话筒对着电视机哼唱发展到Karaok。Karaok是日英文杂名,意思是“无人乐队”。
后来卡拉OK从日本传到台湾,演化成如今的量版式KTV以后,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中国大陆,各种门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街小巷。
据统计,2013年我国KTV数量约有2万家,其中钱柜、好乐迪、大歌星、温莎 windsor等都是全国知名连锁品牌。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KTV都是大众娱乐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甚至是公司团建、朋友聚会的不二之选。晚上的黄金时间段,消费者如果不提前预定,很难找到空包间。
但是,在这一波经济转型中,KTV也受到了冲击。被视为行业第一品牌的钱柜先后关闭了全国十几家店,有万达撑腰的大歌星也出人意料的以歇业告终,其他无数中小型KTV更是陷入了经营惨淡的僵局。
分析其原因,固然有门店租金、人员工资不断上涨,行业同质化竞争激烈,国家严控”三公消费”导致公务员群体消费支出减少,音乐版权费用的征收等因素影响。
更主要的还是KTV多年来维持着旧有的经营模式,没有跟上市场的变化,尤其是没有抓住年轻群体的消费需求,要知道他们可是今天的消费主力军。
传统KTV逐渐走向式微,而以唱吧、全民K歌、天籁K歌、酷狗K歌等为代表的社交K歌应用却迅速在年轻人中走红。
以发展最为亮眼的唱吧为例(唱吧在2015年8月完成了D轮4.5亿融资,估值43亿人民币),其在商业模式、运营策略,产品功能上都与传统KTV截然不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打造了在线KTV的全新生态。
早期的唱吧很简单,用户打开应用,下载自己喜欢的歌曲,跟着伴奏一起唱,打分,录制,上传就完了。
看似简单的在线K歌模式,唱吧能在传统KTV一片低迷的境况下,迅速成为现象级产品,主要是抓住了年轻用户以下几个潜在需求:
1、在线KTV满足了年轻人随时随地想唱就唱的需求,非常便捷,而且相比传统KTV动辄好几百的消费,完全免费的在线k歌想不吸引人都难。
2、年轻人大都喜欢社交和分享,唱吧打造成一个K歌爱好者社区,还提供了有趣的智能打分系统,所得评分可以分享给好友PK,这个功能以裂变的形式吸引了很多新用户。
3、用户都喜欢看美女唱歌,就像现在都喜欢看美女直播一样。唱吧深谙用户心理,产品设计紧紧围绕美女明星用户,推出了一系列活动,吸引了无数宅男围观。
4、唱吧在后台对用户声音进行了美化处理,可谓是声音版的“美图秀秀”。人皆有爱美之心,这一功能极大地鼓励了用户,增加了用户黏性。
在线KTV如火如荼,进一步冲击了在寒风中颤抖的传统KTV。
但是,有一个大家都明白的道理是,无论在线KTV多么受欢迎,也不能完全取代传统KTV,就像路上跑的外卖车再多,还是有人要去餐厅吃饭一样,这里不再赘述。
唱吧陈华也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在2014年宣布进军线下,携手在KTV行业耕耘多年的麦颂,共同打造从线上APP到线下KTV的闭环,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与传统KTV最大的不同点在于,除了基本的K歌功能,”唱吧麦颂”延续了唱吧的社交功能,用户可以现场唱歌一键录音,再通过唱吧APP分享给线上线下的其他用户。
陈华当年号称要在五年之内开到2000家,目前2年过去了,通过直营+加盟,“唱吧麦颂”在全国分店数量已经有150家了。
虽然跟最初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但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KTV连锁品牌,证明“唱吧麦颂”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变革,取得了初步效果。
是“碎片化娱乐”还是“空巢青年经济”?
如果说“唱吧麦颂”是传统KTV的2.0版本,那如今的“迷你KTV”会是升级后的3.0版本么?
就K歌体验和社交功能来说,有“唱吧麦颂”珠玉在前,“迷你KTV”并没有给人太多惊喜,更多的是满足了消费者碎片化时间的娱乐需求。
虽说唱K是非常普遍的大众娱乐,但不是一个能短时间做决策的消费行为,尤其是对一二线城市的白领来说。这些人平时加班是正常现象,如果不是提前约好,没有太多时间精力在下班后赶去KTV欢唱。
周末往往是KTV最忙的时候,消费者需要提前几天预定,价格比平时贵几倍,还不一定能预定到心仪的时间。这些情况,在某种程度上都间接地把消费者挡在了KTV的大门外。
这时候,迷你KTV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消费者不需要提前预约,也不需要为了唱K舟车劳顿,在餐厅排队的时候,在等电影院开场的时候,都可以随时进入玻璃房,唱个10块钱的。
如何在有限的碎片化时间内吸引消费者,如何更多地抢占消费者的碎片化时间,是近年来所有面向C端消费的平台或品牌心心念念的大事。
如今,消费者可以用于打发零碎时间的娱乐太多了,手游、短视频、在线K歌、抓娃娃机等都是众人喜欢的消遣,也是“迷你KTV”的竞争对手,在特定时间和地点可以互相替代。
所以,如果“迷你KTV”在前期爆发之后能沉淀下来,真正成为革命性的产品,其中的一个关键点,一定是满足了某一特定人群的唱K需求,这个特殊人群就是“空巢青年”。
相信大家都对“空巢青年”的概念不陌生, 这里不讨论“空巢青年”产生的原因和社会意义,只是从经济角度简单分析。
日本著名管理学家、全球趋势大师大前研一,早在2011年,就提出了“一个人的经济”理念,跟今天讲的“空巢经济”概念殊途同归。
大前研一在《一个人的经济》指出,21世纪的三股大趋势“高龄化、少子化、网络化”,正默默地互相连动,结合成一个巨大的“一个人的经济体”。
大前研一的预言正在中国上演,“一个人的经济”潮正在中国加速显现,并将深刻影响中国的消费、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
不知道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举,如果要盘点一下“空巢青年”消费榜单,”迷你KTV”绝对榜上有名,搞不好还名列前茅。
这么说是因为,”空巢青年”肯定有唱K需求,一个人去KTV难免有些奇怪,同事朋友又不一定好约,”迷你KTV”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随时都可以找个玻璃房唱两句,既不尴尬,性价比又高,岂不美哉。
有人会问,空巢青年好像是个新概念,能有多少人,能支撑起一个新消费品么?
事实上,根据国家民政部统计,全国独居人口从1990年的6%上升到2015年的14.92%,这个数字还会增长,单身独居群体日益庞大。这些独居人口中,除去“空巢老人”和一部分离异、丧偶人群外,基本属于“空巢青年”的范畴。
注意,这个数字是全国平均数,考虑到北上广深等一二线城市都是外地青年扎堆的地方,独居比例更高,消费水平也相对较高,“空巢青年经济”的规模和发展前景还是相当可观滴。
“迷你KTV”会是一门赚钱的生意么?
眼下,各个”迷你KTV“品牌都在如火如荼的招商,铺设产品,势头如同单车大战,好不热闹。
友唱M-Bar的前身是厦门前沿科技,之前一直在做KTV点播技术,在热迁移、机顶盒等方面有较好的技术储备。
去年6月立项以来,短短大半年时间,友唱M-Bar在全国装机量已经有5000多台,覆盖约29个省份,140座城市,直营比例约占80%。
日前,友唱M-Bar获得友宝在线集团6000万元A轮融资。友宝在线成立于2010年,短短几年时间发展成为中国自动售货机运营商领导品牌,目前正在谋求上市。相信有了友宝的鼎力支持,友唱M-Bar会在市场争夺战中底气十足。
而另外一方面,2017年2月22日,唱吧正式宣布战略投资艾美科技,也就是咪嗒miniK。双方将会打通用户,实现线上线下多点互联,共同发掘K歌娱乐和音乐社交的更多O2O玩法。消息一出,本来就炙手可热的“迷你KTV”市场,吸引了更多目光。
艾美科技最初以制作游戏机起家,有十几年游戏机软硬件的制作经验。早在2013年,嗅觉灵敏的艾美科技就开始尝试研制类似mini K歌房的设备,经历了四五次产品迭代正式推出咪嗒miniK。
除了已经曝光融资的友唱M-Bar,咪嗒miniK,其他的聆嗒miniK、科唱美吧、爱唱 love sing等品牌虽暂未有融资消息流出,相信也都在紧锣密鼓的跟资本接触,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弹药充足才有可能打赢胜仗。
见多了融资消息和市场大战,人们更关心的是,“迷你KTV”能赚钱不?还是跟其他无数新产品一样,一上市就砸钱,砸钱,一直砸钱,永远找不到盈利模式?
目前来看,“迷你KTV”主要的收入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硬件销售,直接向加盟商出售”迷你KTV”设备,运营收入全归加盟商所有。
比如咪嗒miniK第一代成本约2万元,以2万8的价格出售给加盟商,毛利8000,去年大半年已经出售了4000多台,粗算一下有将近三四千万的毛利。
硬件销售是一锤子买卖,消费市场和投资圈活跃起来以后,品牌方开始更多的往直营方向上走。
粗算一下,一台”迷你KTV”设备成本2万元,如果开在一线城市,每月的商场租金大概是1000-2000元,加上安装费、服务费、网费、保洁费等杂七杂八的费用,一年的成本在5万元左右。
由于地段和人流量的差异,一台“迷你KTV”日收入在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折中以500元/日计算,基本三四个月左右就可以收回成本,其他的就都是纯利润了。
以上是比较理想的情况,在最初的新鲜劲儿过去之后,“迷你KTV”在多大程度上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能否围绕这一群人持续更新迭代,提供更多附加值的服务,可能决定着“迷你KTV”最后到底能走多远!
本文来自新消费内参。
一台“迷你KTV”日收入在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折中以500元/日计算,基本三四个月左右就可以收回成本,其他的就都是纯利润了。 一首歌曲付费5元,包时15分钟20元,一小时64元。 先不说周末,周内一天能唱十小时吗,哦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