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共享经济”生于资本、死于成本?

全部
这是一幅当下这个时代的个人共享经济生活图景,事实上,只要你想,你的每一天都可以住别人房、坐别人车、穿别人衣、吃私厨饭、使用别人的空余时间、花别人钱,你也可以“共享”你的任何闲置资源……

早晨7点,住在上海闵行区的Linda(化名)准时醒来,洗漱、化妆、吃完早餐后,她打开衣橱,拿出昨天刚收到的、来自于时装共享平台衣二三的Maje连衣裙穿上。她照着镜子心里非常满意,暗自决定将在衣二三办的499元月卡转为3588元的年卡。

看看时间,7点50了,Linda打开手机叫了一辆嘀嗒拼车,下楼到小区门口刚好坐上,8:30到达位于某共享办公空间的公司开始一天的工作。上午12点,她下楼取了在回家吃饭订的湘菜外卖,吃得很满意,吃完后收到了由达达物流送的在闲鱼买的kindle。

下午3点多Linda接到相识的猎头打来的电话,对方在猎头众包平台HiJobs上认领的职位非常适合她。5点,她提前下班换了在衣二三按次租的Valentino礼服裙坐上提前预约好的前往杭州的顺风车——晚上和朋友有一个聚会,是在杭州的一处Airbnb里。聚会到一半朋友叫了美团跑腿到10km以外的一处知名烧烤店买烧烤。

晚上11点聚会结束,来不及回上海Linda住在从小猪短租上预订的民宿里,睡前按往常习惯阅读了得到的付费专栏文章、围观了知乎大V的Live,顺便在美丽元上预约了周末的美甲,临睡前非常高兴的想起来自己放在某P2P理财平台的钱明日将到期……

这是一幅当下这个时代的个人共享经济生活图景,事实上,只要你想,你的每一天都可以住别人房、坐别人车、穿别人衣、吃私厨饭、使用别人的空余时间、花别人钱,你也可以“共享”你的任何闲置资源……

政策加持、年交易额超3万亿,共享经济市场有多大?

共享经济又称分享经济,是信息革命的产物,就是拥有闲置资源的机构或个人有偿让渡资源使用权给他人,让渡者获取回报,分享者利用分享他人的闲置资源创造价值。其两个核心理念是“使用而不占有”和“不使用即浪费”。

其主要包含生活服务(外卖、快递等)、生产能力(生产平台或器械分享)、交通出行(网约车、顺风车等)、知识技能(知识付费、网络直播等)、房屋住宿(短租民宿)、医疗分享(线上问诊平台)、资金分享(P2P、众筹等)等几大类,主要存在于生活服务领域。

1995年,在线二手交易平台eBay成立,共享经济的最初原型出现。2009年,卡兰尼克成立Uber,2012~2013年Uber大爆发,开启了全球共享经济的春天。在中国,2012年滴滴凭借80万元创业资金在北京启动,随后掀起了一波共享经济的创业热潮。2015年滴滴订单总量达到14.3亿,这一数字相当于美国2015年所有出租车订单量(约8亿)的近两倍,也就是说平均每位中国人都使用了一次滴滴。

2016年,共享经济大爆发,据据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2016年中国分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345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资金分享(包括P2P网贷和网络众筹市场)交易额达2万亿元,占60%,比上年增长1倍。而其他生活服务领域交易额占比40%,也几乎翻倍。包括资金、知识技能、医疗、交通等领域市场交易额都得到了100%以上的增长。

共享经济的火热发展与国家政策密集出台的红利紧密相关。过去的2016年,从政府工作报告到行业发展报告,有多项政策文件鼓励其的发展。

2017年共享经济再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支持和引导分享经济发展,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便利人民群众生活”。

BAT布局、1710亿资本参与,造出数十家独角兽

共享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与资本的热捧相辅相成。

与互联网行业投融资相对趋冷的大环境不同,共享经济企业的融资规模继续保持大幅扩张。

在全球范围内,据CrowdCompanies统计,2008-2015年,全球分享经济企业融资交易次数达到800余次,融资总规模近270多亿美元,年融资规模翻40倍。资金投入领域以出行和空间领域(租房/办公空间等)为主,也是独角兽企业诞生较多领域。

在国内,据《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2016年共享经济融资规模约1710亿元,同比增长130%。其中,交通出行、生活服务、知识技能领域分享经济的融资规模分别为700、325、2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4%、110%、173%。拥有分享基因的各类众创平台大量涌现,经过政府部门认定的“众创空间”超过4000个。

衡量共享经济火不火的另一标准,是BAT的参与。据《腾讯:中国分享经济风潮全景解读报告》,BAT早就不仅仅只关注出行共享,在分享经济的各个领域都有投资布局。

行业发展的自身趋势、政策和资本的关注、BAT的布局,也让共享经济领域出现了众多的独角兽。根据CBInsights公布数据,截止2017年2月17日,全球独角兽企业共有186家,其中中国公司达到42家(占总数的22.6%),具有典型分享经济属性的公司有15家,占中国独角兽企业总数的35.7%。

在所有共享经济创业公司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是滴滴。

关于滴滴,在金融圈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数年前,当滴滴还只有一个概念的时候,其最早期的投资人王刚给了程维70万元,到去年8月,投资回报已远超35亿元,高达数万倍的收益堪称投资界的经典。

让王刚投资回报一路上涨的,是滴滴越来越庞大的业务和巨大的资本进入。投资界(ID:pedaily2012)根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从2012年成立至今的4年多里,滴滴及其合并的快的、Uber中国共获得近20次融资,涉及金额约150亿美元,涉及近40位机构投资者,滴滴也是唯一一家同时被BAT投资的公司。

如《共享经济被“玩儿坏”?一场沦为资本的游戏》一文中提到,从滴滴、快的争锋背后的腾讯与阿里的角力,到双方罢手言和一致对外,再到滴滴Uber中国合并、BAT一家亲的局面,表面上看是滴滴的攻城略地,实际上也是BAT的巨大胜利。尤其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在滴滴日益壮大的移动出行场景下,获得了显著的应用推广。

生于资本,死于成本?

行业发展、政策支持、BAT和资本“宠幸”……看起来共享经济形势一片大好,实则仍面临着很多问题。

网约车一向被认为是共享经济最典型、最瞩目的代表。从招手拦车的“卖方市场”到价格低廉的手机叫车,为了催熟市场,资本为此投入近200亿美元,最终促成了两次行业老大并购老二的大戏。

然而在垄断市场后,传言“每天烧钱1亿”的滴滴急需给资本方一个交代,由此针对乘客和司机的补贴都减少,车费大幅上升、司机收入却减少。2016年底发布的网约车新政限制外地司机、外地车牌和车型更是让以滴滴为首的网约车企业遭遇大劫。

滴滴宣称的目标是2018年上市,但其商业模式至今尚未得到验证、盈利是其最大的难题,估计陷入其中无法退出的数十家资本方如今也不好受。

在房屋共享领域,被称为硅谷第二值钱的创业公司Airbnb在中国落地即遇冷,完全照搬Airbnb轻资产模式的爱日租,早已由先行者转变为“先烈”死在了沙滩上。途家等重资产运营,更是已经偏离了整合闲散资源的本质,演变成为一种线上“租赁经济”的存在。

资本的唯一目的是退出后拿到投资回报。在造就了一大批独角兽企业和明星企业后,资本的最终目的是企业盈利、上市从而让其退出。但这仍然是各大平台难以突破的瓶颈。

不说滴滴和Uber,日前,“专车第一股”神州优车发布新三板挂牌后首份年报,其2016年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8亿元,归属于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26.1亿元;另一巨头易到更是频频传出拖欠工资、资金链断裂的消息。

途家曾经由携程控股,2015年第三季度,携程财报透露,因其在途家网不再拥有控股地位,故而在报表上将途家从主营业务中剥离,使得携程当期净利润暴增,较上年同期增长10倍。这被专业人士解读为,当时“途家的亏损规模已经达到能够侵蚀掉携程的大部分利润”。

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共享经济,那些2016年被热炒的领域今年该作何交代》一文中所言,这些吸收了大量资本投入的共享经济企业只是在自己的圈子里玩着一轮一轮融资并购的游戏。说到底,真正的市场存量和资本投入之间的差距越大,就越难以找到有效的商业模式,离上市退出也就越远。

如果不增加造血能力,清醒的资本将离共享经济越来越远。

■本文来自投资界,作者:李弗洛

参与讨论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