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研判】中国民营医疗因何成为资本关注热点?

健康

15
变革家,专注创业项目分析,帮股权投资者把好第一关!
中国政府加入WTO后,为确保政治经济稳定,保护民族工业,政府对于开放中国各级市场一直采取保守的、逐步放开的方式,一些对民生影响较小的行业如:汽车,家电等早已放开,不少外资早已以控股方式介入中国市场;而一些对民生影响较大的行业,如教育、医疗、卫生等则没有完全放开;另外一些致关重要的行业,如能源、矿产、金融,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出于种种考虑,最终难以真正全面放开。

医疗行业因为不涉及政权稳定,属不会左右国家宏观经济的行业,在部分领域逐渐放开将是大势所趋。

十几年来,国家对公立医院的改革一直在断断续续地进行着,怀着美好的愿望,却收效甚微,在这个时候,政府忽然作出放开外资进入医疗市场的举措,这个政策的背后无疑蕴涵着巨大的机会和能量,它一下子将中国民营医疗推向了舞台正中,成为各路资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为你逐一解读国家政策与资本走向,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上市公司与外资公司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分析现阶段民营医院的布局,探索及预测中国民营医疗的未来发展趋势。

国家卫生主管部门:职能转变

随着医改的逐渐深入和国家对医疗卫生的重视度逐渐增强,一些政府的职能机构也在这些变革中发生着变化。

以前卫生局下属的防疫站同时兼管疾病预防和卫生监督工作。前几年,在数次非典、SARS、甲流等流行疫病的大面积传播下,在联合国卫生防疫署的多次协作下,中国政府终于下决心在疾病防控方面投入重金整顿。

2009年4月份国务院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完善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机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和业务经费由政府全额安排,按照规定取得的服务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

根据这一文件,疾控中心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由国家财政全额拨款,专门负责传染病的监测、预防、接种等工作,因为国家按单位预算划拨款项,所以疾控中心成为一个吃皇粮的富足单位。而卫生监督所负责卫生监督工作,包括餐饮,酒店等卫生许可证的审批,其经费来源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财政拨款,二是办证收费,三是从疾控中心拨给一部分。

公立医疗:积重难行

中国公立医疗虽经历数次医疗改革,却步履艰难,旧有的医疗体制俨然已经成为改革路上的绊脚石,却因为各方利益的牵制,让公立医疗改革的步子变得愈发沉重。

医改前国家医疗卫生单位的组成为:完全由国家拨款的公立医院+少数集体制(含工厂、企业、事业职工医院)+药房。由于各公立医院享受的上级拨款由国家、省级、市级、地方等各级政府的拨款组成,所以各地方政府为了填补分摊在地方财政上的大量医疗补贴的缺口,曾经大力鼓励医疗机构转制,且各地政策松紧不一,首当其冲的药房现今早已转制为以民营为主导的机构。

现在,许多原公立医疗机构已经转变了经营模式,水利、铁路等地方医院转为民营、股份制医院,部分乡镇卫生院转为社会资本或民营,但这股全面转制的潮流随着卫生部、药监局高层人事大变动而暂停。(卫生部高官下马的原因是非典处置不力,药监局官员被查处则是因为非法审批违规药品,药监局现已改为卫生部下属单位)

然而我国医疗体系中存在的不少弊端一直为公众所垢病,并且长期为医疗行业的贪污腐败行为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土壤。

1、公立医院的医疗卫生预算一直是地方政府沉重的财政负担,所以,政府对医院的自行创收很愿意大开方便之门。

2、公立医院的“以药养医”机制,被普遍认为是造成用药过度的制度性因素。

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至3.3瓶的水平。

3、各大附属医院垄断了医疗教育资源,也因此成为口碑最好,效益最好的单位,有处方权的医生既是医院的资本,也是各大药企踊跃追逐的对象,即使在偏远的城市医院,一个医生靠药品回扣月入10万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医疗腐败虽然众所周知,然而医疗机构的运作仍需医生的技术手段来支撑,所以,过度医疗、回扣、红包等腐败现象短期内难以从根本上解决。

4、医疗仪器采购中滋生出大量腐败。各种高科技的检查设备动辄投入数百万、数千万不等,在利益的驱使下,过度检查手段层出不穷,特别是一些放射性检查项目:CT,X光,胸透等,消费者不仅花了不少冤枉钱,还未被告知这些检查对身体的损伤。

5、虽然2009年4月6日新《医改》早就明确要求各医院实现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制度,目的是为了杜绝重复检查,过度检查,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难以真正实现。

一是因为各医院的检查费多与医生业绩挂钩。

二是中国汲汲可危的诚信机制,使各医院医生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互相推诿,互不信任。

三是当患者面对权威的医生时,完全处于弱势地位,只能无条件服从医生。

6、依照国际惯例,非处方药(OTC)以药店销售为主,在消费者缺乏辩识能力的情况下,谁的广告铺天盖地,谁就可以占领市场。事实上,药品的成本只占售价的不到10%,而巨额的广告费仍然通过药品销售转嫁到消费者头上。一些小药厂往往可以抓住机会,通过精妙的营销手段获得巨大的市场份额。

民营医疗:战国时代

公立医疗之外的市场,被民营医疗所瓜分,目前中国的民营医疗正处在群雄割剧的战国时代。其中,四大类别的民营医疗企业正全面影响着中国医疗行业市场。

1、莆系医疗。在中国的任何地方,只要看到医疗广告的狂轰乱炸,背后一定有莆系医疗的身影。坊间有传闻,中国的民营医院85%是莆田联人投资的,而莆田人投资的医院中85%是秀屿人开的,秀屿人开办的医院中85%是东庄人开的。)

时至今日,从游医起家的莆系医疗已遍布全国各大中小城市甚至县城,成为一股巨大的力量,左右着中国民营医疗的命脉。

莆系医疗的特点:1)狂轰乱炸的广告。2)对医生采取有效和科学的激励机制。3)杜绝红包。4)独特的财务管理制度。以统一的采购来降低成本,把省下来的钱用在广告营销和医生激励。5)大多开办的是妇科,男科,不孕不育等专科医院。亦有少数心胸、脑科、结石、肛肠等专科医院。

2、外商独资医院。外商独资医院在中国已有试点,如:由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CHINDEX(美中互利公司)投资的和睦家医院,是一家著名的妇产科专科医院,完全按照美国私立医院标准设计,面向的客户主要是外国在华人士、名人明星、政客、老板等高收入人群,因技术出色,服务优良,所以虽然收费较高,但仍然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目前已陆续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大城市开办连锁医院。2009年,面积仅4600平米的上海和睦家医院创造了4.7亿利润的奇迹。

外商独资医院在服务和高精坚技术方面有绝对优势,是国内医院难以企及的,然而其高昂的运营成本决定了它只能面向中国市场中0.1%的高端客户。

3、专办医院。由盈利好的大企业,尤其是房地产企业(如:铭基)投资开办,许多财大气粗的地产商在各地都有数个亿的投资医院,如广州祈福医院,东莞康华医院(占地50亩)。

这些医院的特点是,投资规模大,占地面积大,但往往雷声大雨点小。

一是因为房产商并没有医疗企业的管理经验。

二是因为他们当初建医院的目的,有些是为了与小区配套资源,有些是看好医疗房产或其它利益,未来这类医院可能仍会有,但不会太多,而且盈利不会理想。

4、高端私人诊所。由名医专家开办,此类医院一旦得到投资,在未来也会得到一定的发展。主要面对高端人群的私人医疗服务。

上市医疗企业:初露端倪

在未来,公立医院不想做的,民营医院做不好的,由上市医疗公司来做。

上市医疗企业的优势:资金雄厚,长线发展,稳定。2009年10月12日,“爱尔眼科”作为全国首家民营医疗直接概念股,成功在深交所创业板发行,因其之前良好的业绩表现,在上市前昔的路演表现中大受投资者追捧,导致发行股价上扬,实际募集资金比拟募集资金超出近6亿,最高市盈率达到60多倍。爱尔眼科的成功上市给出一个重要的信号:这意味着国家已经放开上市公司投资医疗系统的渠道。连外商独资都已经获准进入医疗企业,国家又怎么会不给民营投资者大开绿灯呢?可以预料,未来20年,民营医疗机构将成为投资热点,以连锁、专科为趋势,率先通过上市审批的的热门企业类型将有:泌尿,妇产,眼科,口腔,结石,耳科,肛肠,乳腺,整形……以上每一个器官都将有两至三家公司获批上市。

2009年岁末,又有多家医疗概念公司递交备案,最终坤如玛丽医院如愿进入辅导阶段(注:后来该机构出现意外事件而中止上市进程)。由此可见,国家的政策是偏向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医疗市场的,因为政府并不希望外资独大,他们希望通过上市医院与外资抗衡,毕竟医疗是民生的重要范畴之一。

中国政府的监管力度世界首趋一指,执行力度则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法为本,正因为如此,外资想要走得更好,只有在高精尖技术上与国内医院拉开距离,而且其面向高端人群的市场决定了只有在一线城市才更有可能成功。

对于中小城市,只能是外资转为内资,或通过其它途径投资。

此次政府放开外商独资进入医疗行业的政策虽然已经颁布,但执行下去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可以说,对本土投资影响不大,反而促进了政府对民营股份,对上市医疗的更大支持,对资本市场而言是个利好消息,对中国医疗改革的进程有更深远的意义。

正文内容来自亿欧网。了解更多决策参考信息请添加变革家小秘书(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务”方便备注)或直接点击会员链接:https://jinshuju.net/f/Z7rfJh;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变革家”;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变革家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ok

参与讨论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