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家,让天下没有难懂的生意!在美国,分类垃圾回收业务不稀奇,为可回收的垃圾付费也不稀奇。但是有一个公司,竟然自己上门回收居民的家庭垃圾并为此付费,该公司名字叫再生银行。其成功之处在于,它创造了一种绑定居民、企业、政府的垃圾回收的良性循环经济模式:销售钱和垃圾,又获得更多的钱和垃圾。
这种了不起的发明是从一个小故事开始的:
2003年的一天,菲茨吉拉德和高南通过电话找到了素不相识的费城市长:“我有一个方案,可以很好地解决垃圾处理问题,而且每年能够节约上千万美元的开支! ”
费城市长接待了他们。菲茨吉拉德亮出了要求:他们负责处理全市的垃圾,政府每年补助 1200万美元;转卖可回收垃圾所得的收入,双方平分。
这样的条件,没人能够拒绝。要知道,费城每年要产生 75万吨垃圾,仅垃圾处理这一项,政府每年的开支就高达 4000万美元。现在有人主动来接手这个烫手的山芋,何乐而不为?更何况转卖可回收垃圾,每年还有数百万美元的进账。
消息传开,业内顿时炸开了锅。有人替菲茨吉拉德算了一下:一个三口之家,平均每月要产生 100~150磅垃圾,其中可再生垃圾约为30~50磅,以每磅0.5美元的卖价计算,收入约为15~25美元。而菲茨吉拉德每月返给住户的钱也是15~25美元。这就说,菲茨吉拉德不但把卖可再生垃圾所得的收入完全返还给住户了,而且垃圾处理费,他还要自己掏腰包倒贴。
同行断言:这两个人不是疯子就是傻子!菲茨吉拉德和高南自然不傻。事实上,他们早已为这笔账找到了埋单的主。
菲茨吉拉德是怎么做的呢?
因为企业责任的缘故,这些公司每年都要捐钱给环保机构,这已经成为一种惯例。但是许多机构的垃圾处理工作却不尽如人意,因此大多企业心存不满。
菲茨吉拉德和高南与企业们签订合同:企业将原来用于垃圾处理的捐赠费用给前者,前者将会收集居民们已经分好类的垃圾,并且按重量给居民钱。这个钱会被划到专门的银行卡上。拿着这张银行卡,居民可以到参加了该计划的任何一家商家消费。
这样既捐款得名又获得消费者回馈的方式,这些企业怎么能不踊跃参加?尽管他们必须把居民消费额的一部分(小于50%)给菲茨吉拉德,但是同时也绑定了消费者,而且垃圾回收工作效率加强,远比原来单纯捐款要好。商家没有理由不选他们。
到最后,再生银行是这么解决的的:
1.利用政府的前期补贴,“再生银行”为每个家庭提供一个免费垃圾桶(分类回收箱),居民可以将瓶子、纸张等垃圾分类放入其中。垃圾桶的底部装有RFID(一种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的技术)标签,为该家庭创造了一个唯一固定的ID,可以测量该家庭在什么时间,投递了多少垃圾。
2.住户每投递10磅可再生垃圾,菲茨吉拉德就向他支付5美元,这笔钱划到专门为住户开立的银行卡上。依此类推,上限为每月35美元。账户上的钱,人们可以到参加这个项目的百货商店购物,到快餐店消费,甚至可以用来付汽车的油费。而居民们持卡消费额度的一部分,企业必须返给再生银行。
回收银行的启示
回收银行在变革家看来是一个非常巧妙的“拼缝”模式。它非常准确的抓住了捐款企业和政府两大买单方的需求,并且为居民提供了没有理由拒绝的服务,而在这个过程中它也赚到了属于自己的利润。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模式如果三方中有一方发生了一点点轻微的变化,整个商业模式的大厦就会全盘倾覆。
所以,如果您是一个拥有丰富资源的资源方,您可以考虑整合您身边的这些资源来构筑一个巧妙的商业模式,但同时也要做好这些资源方变动带来的商业模式巨变的准备。换言之,这种模式特别适用于一个资源方想发笔横财的项目。
本文整理自EMKT。了解更多决策参考信息请长按下方二维码添加变革家小秘书(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务”方便备注)或直接点击会员链接:http://lxi.me/f1v4r;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变革家”;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变革家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
变革家公众号丨变革家网(biangejiawang)
转载请联系丨huangyu@biangejia.com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