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家,为您发现风险和商机!11月9日14时,历经数论辩论后,美国总统诞生了,而北大朗润园万众楼里的辩论还尚未准时开始。参加辩论的两位辩手是当今国内顶尖的两位经济学家林毅夫和张维迎。主持人北大国发院副院长黄益平称之为“盘古开天地”以来的第一次大辩论。
在辩论前的最后一刻,林毅夫还在修改PPT,这也使得这场辩论推迟了10分钟。而比两位经济学家更忙乱的是万众楼前不足一个篮球场大小的院子里的围观群众,他们四处碰壁,又四处寻找进入主会场的入场券。
因为这场辩论太有吸引力,以至于主办方规定必须凭票入场。在前来观战的人中,还出现了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的身影。
辩论围绕着产业政策的是与非展开,两人针对产业政策是否应该存在、政府是否该为创新者买单等议题进行了正面交锋。中国经济现在到了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要不要产业政策?要什么样的产业政策?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经济的未来。
林毅夫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教授、主任,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名誉院长。1994年创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并担任主任一职。2008年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成为担此要职的发展中国家第一人。2012年在世界银行的任期届满,返回北大,继续教学研究工作。张维迎
现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北大市场网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企业家论坛首席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在牛津大学师从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James Mirrlees和产业组织经济学家Donald Hay,主攻产业组织和企业理论以及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并获得博士学位。
回合一:产业政策定义
一个是高呼“经济发展需要产业政策才能成功”,一个则炮轰“产业政策不过是穿着马甲的计划经济”。一开始,两人对于产业政策的不同定义,便可窥见对于产业政策的态度他们显然选择了截然不同的“站队”。
林毅夫
- 产业政策是指中央或地方政府为促进某种产业在该国或该地区发展而有意识地采取的政策措施,包括关税和贸易保护政策,税收优惠,工业园和出口加工区、R&D中的科研补贴,垄断和特许,政府采购及强制规定等。
- 尚未见不用产业政策而成功追赶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也尚未见不使用产业政策而能继续保持领先的发达国家。
- 政府的钱有限,不可能所有的基础科研都支持,必须有选择地使用资源,这就是产业政策。
张维迎
- 产业政策是指出于经济发展或其他目的,政府对私人产品领域进行的选择性干预和歧视性对待。其手段包括市场准入限制、投资规模控制、信贷资金配给、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进出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土地优惠等。关键词是“私人产品”和“选择性干预”。
- 林毅夫对产业政策的定义太宽,好像所有的政府政策都是产业政策,反对它就是无政府主义者,这个太可怕了。
- 这更像是一场豪赌。产业政策是一个集中化的决策,它意味着要将社会资源集中投入到政府选定的某些特定的项目当中,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但失败的代价巨大。
回合二:企业家精神
对于是否该补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两人再次激战了一番:一个直指凡要靠政府补贴才愿意去创新的人,充其量只是个寻租者;而另一个则认为,没有政府因势利导,即使有企业家精神也是“白搭”。
林毅夫
- 要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必须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家。发达国家用专利保护来鼓励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让他们不怕后面的竞争者,这就是产业政策的作用。
- 每个国家都有一些特殊的要素和资源,企业家发现了其中的机会,政府要帮助他把在扩张时的瓶颈和障碍排除掉;或者是有一些新的技术所带来的机会,企业家已经进入到产业里并且有获利的空间了,政府帮它进一步做大做强提供条件。
- 熊彼得谈有企业精神的人,可以是企业家、可以是学者,也可以是政府官员。
张维迎
- 我相信,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定是因为自己有想品尝美味的冒险冲动,而不是因为政府和其他什么人补贴才“吃螃蟹”的。凡要靠政府补贴才愿意去创新的人,充其量只是个寻租者,根本就算不上企业家!
- 一个国家如果老百姓吃的鸡蛋都是政府供应的,难道由此证明说没有政府大家就吃不上鸡蛋吗?这就是问题所在,为什么鸡蛋必须由政府供应,因为你不让企业家供应,只能政府供应,你反过来说,这就证明政府供应是最有效的,没有这样的逻辑。
- 创新是不可预料的,所以需要企业家的警觉、想象力、判断力,需要企业家不断试错,市场竞争决定谁成功谁失败。扼杀了企业家精神也就阻塞了创新之路。
回合三:产业政策存废
对于产业政策的存废之争,在3个多小时的舌尖“大战”后仍未果。林毅夫强调必须有充分竞争的有效市场,有因势利导的“有为政府”;而张维迎则认为他所定义的产业政策必然失败,强调“企业家才是市场的主角”。
林毅夫
- 不能因为产业政策大部分是失败的,我们就不要产业政策了,那样做的话实际上是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起倒掉,我们作为经济学家就要研究清楚为什么需要产业政策才能成功。
- 产业政策能否成功最终的关键在于政府是不是够聪明,是否有足够的能力为全人民的福祉着想,产业政策是关于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必然有风险,我们能做的无非是提高成功的概率,减少失败的概率。
张维迎
- 这种观点很类似上世纪80年代有人捍卫计划经济的观点:不是计划经济本身不好,而是我们没有把计划经济搞好!只要尊重价值规律、尊重科学,计划经济是可以搞好的。
- 由于人类认知的局限和激励机制的扭曲,产业政策注定会失败。事实上,产业政策只会阻碍创新,因为产业政策会误导企业家,使他们将资源投入不该投入的领域和不该投入的项目。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 为了创新,中国企业家需要的是自由和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而不是产业政策的扶植。 所以我主张废除任何形式的产业政策。政府不应该给任何产业、任何企业吃偏饭!
回合四:怎样利用比较优势?
林毅夫
- 从新结构经济学角度来看,经济发展成功的药方是按照比较优势发展。比较优势的发展有两个前提,一个是有效的市场,一个是有为的政府。
- 政府的产业政策应该帮助企业解决软硬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在这样的产业政策下,很快可以让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变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投入很小的钱让这个国家很快提升竞争力,这个产业就能发展成功。
张维迎
- 比较优势是市场中的企业家创造的。如果想利用比较优势,自由市场加企业家就足够了。
- 利用比较优势不需要国家战略,除非每个人都是傻子。但如果每个人都是傻子,那制定战略的官员怎么会聪明呢?既然竞争性市场决定的价格体系就能反映比较优势,为什么还要政府告诉企业家比较优势是什么?比较优势是个人的事情,不是国家的事情。
- 凡是政府能看得清楚的,自由市场上的企业家早就看清了;凡是自由市场上企业家看不清楚的,政府更不可能看清。
在此前21年里,林毅夫和张维迎已经有过3次交锋,从1995年在北大针对国企改革的初次“交火”,到2004年对我国发展前景的不同判断,再到2014年在追思经济学家杨小凯时对政府和市场作用以及对中国经验的不同解读。而此次交锋,则是围绕产业政策的系列争论。
本文根据公开信息整理。变革家采用本文仅为信息提示之目的,不代表变革家对观点赞同或支持。优质项目推荐、创业项目拆解、核心风险提示、身边商机发掘,变革家让您捕捉更多商机、规避更多风险。更多信息请扫码联系我们。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