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家,以投资视角为您发现风险和商机!资本寒冬,从夏说到冬,然而还是望不到头。
创业圈寒冬论此起彼伏,各持一词,有说“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去年开始,大家开始讲资本寒冬、资本冰点。很多人困惑,资本市场掉到了一个比较低的谷底。
寒冬、冰点,到底是个形容词还是客观名词?面对资本冰点,创业者该如何应对?
以下为戈壁创投管理合伙人徐晨在微链 链学堂的分享。
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首先要知道:任何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都需要三到八年的发展才会比较成熟,四五年左右往往会遇到从高峰跌落到低谷的经济周期阶段。所谓的资本冰点,是公司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今年的资本寒冬,对创业者最大挑战在于创业者失去了方向:经历了去年活跃的市场,很多创业者认为融资不是难事。而今年,市场失去了一些诸如O2O,海淘等热点。创业者也很难复制别人成功。
从投资角度,缺乏热点又在长期无项目可投的情况,简单复制的投资逻辑踩空失败的概率大大提高。同样,创业者简单追寻老的模式也会失败,热闹的是永远行业领导者,和追随者并没有关系。
现在的情形,创业者需要放弃跟热点追热点的模式,转而去了解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对市场有自己的理解,或者有能力自己出发做业务,对于创业者反而是一件好事。
创业公司要依靠市场的理解来做一个立足点,思考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能把产品打磨到什么程度,做出一个被投资者被某一部分人接受的产品,吸引到合适的人。
徐晨认为,独立的思考能力是创业公司走向成功重要素质、能力。有以下几点需注意:
由于投资人的细化,创业公司还要找对合适的投资人。特别是早期的团队,与其盲目于大牌投资人,还不如找关系更密切,行业更匹配的。
技术创新很重要,只是中国很少有公司能纯靠技术融资。以色列的系列创业者可以走技术创新方向,再卖技术。但中国把技术变现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做技术创新要三思而行。
细分市场的机会,并不是大公司不想做,而是大公司觉得体量太小,在等待机会更成熟。你需要考虑:一市场是否太细分,二自己能否形成竞争壁垒,而不是短期内有增长趋势。
今年的创业的确艰难。对比往年的数据会发现,除了前几名投资人保持高投资效率,多数投资人的频次都降低了。过去投资人往往拼体力,拼资源、拼速度,现在是拼脑力和拼领域的深入。
目前最主要的,还是要看创业者是否能在有限的资源下,打磨出被投资人或是某一部分用户接受的版本。
去年到今年,资本市场对中国企业的接纳度在不断降低。去年创业公司很容易获得高估值,今年融资却很艰难。但这些都是正常现象。
在徐晨看来,现在市场不能直接用冰点定义,只能说不太明朗。创业者还是要想清楚目标,以及能够存活多久。现在能存活6个月或是9个月的时间,都是创业者的突破。
在资本市场情况不好的背景下,创业者要怎么样调整业务模式?
以前的投资机构往往鼓励创业者把融资的时间缩短至半年左右,从而保证快速发展、快速融资。而面对现在相对紧缩的情况,快速融资的策略显然并不是那么适用。现在容纳的资金,需要保证创业公司使用更长时间,融资的量也要更大。
在市场低潮的环境中融到的资金,其实效能比热市场情况下的融资更高。同时,花钱的速度要减缓,业务的投入要做调整。 业务的发展模式要相对稳定和可持续,并且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徐晨认为,创业公司在融资过程中,应该尽量在单次融资的限度内拿到最大限度金额。同时创业公司要尽量找成熟基金,更稳定。
对于正在创业的人来说,你的业务如果本身存在很多弊病,就要学会切断占用资源和不必要的事物。而面对新晋创业者经常纠结是否剥离出一个新业务的考量,徐晨的建议是:如果有资源支持,可以尝试。
反过来看市场运作成本,近期可以发现大规模的广告投放和补贴都在减少。这对初创企业是有优势的,在额外成本上为初创企业提供了更长的跑道。
准备开始创业的创业者,可以在现有的资金基础上找到依托启动的平台,并用现有的资源把前期要投入的成本降低。而对于正在创业的创业者,则需要学会做决断,从客观角度判断业务的发展机会,适当切断。
本文源自公众号微链创江湖。变革家采用本文仅为信息提示之目的,不代表变革家对观点赞同或支持。优质项目推荐、创业项目拆解、核心风险提示、身边商机发掘,变革家让您捕捉更多商机、规避更多风险。更多信息请扫码联系我们。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