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预警:
1.我国宏观税负和政府消费占GDP的比重的增加,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增长的下降,而且政府对于当期国民收入的索取部分,削弱了效用最大化的发挥。
2.过分和持续的干预市场,总会得到报应的。
3.市场经济有个简单的道理,就是你不懂就不要动,信息不够充分的时候,最好的选择就是不动。
变革家,以投资视角为您发现风险和商机!11月18日,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炜光在“《财经》年会2017:预测与战略”上发表演讲。
以下为李炜光发言实录:
感谢《财经》年会给我这样一个机会,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同意前面各位学者的观点,对于这一轮改革当中的重头戏财税改革,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我本人也非常赞赏。同时,我们也希望加大下一步改革的力度。许局给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提示,中央有一个新的精神,降低宏观税负,这个是我们学界历来并不反对的,但是在研究上一直有所薄弱的领域,可以说是中央给我们学界的一个课题。我在最近召开的大梅沙论坛上提出了一个“死亡税率”的说法,现在这个说法仍然在发酵,社会上对它关注度还是挺高的。我发言的时候展示了一张图,画了两条线:宏观税负和GDP。我们观察的时期是长时段,从1978年就开始画这两条线,一直到2015年。我们就想看一下,在这么长的时段内,这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我们发现它们是一种负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这37年以来,我国实行的是一个不那么适应经济增长,特别是长期增长的税制结构。通过模型,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我国宏观税负和政府消费占GDP的比重的增加,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增长的下降,而且宏观税负在表中的系数是负数,说明政府对于当期国民收入的索取部分,削弱了效用最大化的发挥,如果没有这种过度的索取,按照正常的市场规律,它们会流向效用最大化的领域。另外,过于庞大的政府消费对私人部门的挤出效应,对下阶段的经济增长也颇为无力。看来,我们应该在中央的带动下算一笔账,未来我们国家究竟能够创造多少GDP,这些GDP究竟能够供养多大的政府,更长时间内我们应该制定什么样的税收制度的组合更适应未来。
在微观税负方面,我们进行了一年多的民营企业税负的调查,相关的数据也披露了,跟别的调研结果也差不很多,引起外界关注的是我们用了几个国外的数据,其中有一个总税率。简单解释一下,总税率的定义是企业税收和强制性的缴费占商业净利润的比例。世界银行给出的从2013年起的这三个数据是,68.7、68.5、67.8,降了一点点,基本上还保持在高水平上,这才只是一个平均数,有些企业的数据大大高于它。如果调出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就一目了然了,农夫山泉和它的母公司养生堂在2016年6月30日半年报当中,企业的总税率分别是83%和89%,保利地产、恒达地产、绿城地产都过百了,少数涉及到农产品加工的税率低一点,比如新希望税率只有20%多。
中央的这个要求其实是有学理依据的,因为征税,市场实现的消费者盈余和生产者盈余都变小了,大部分变成税收交给了政府,消费者和生产者还有一部分损失掉了的市场盈余,如果政府不影响交易,这钱是可以拿到的,但由于出现了这部分损失,政府也拿不着,这在经济学上叫死角损失。既然有死角损失存在,我们的税收来源就不稳定,企业家的预期就不乐观。因为只是生产者盈余损失掉了,企业还有活路,如果征税太过分了,就会出现死角损失,也就是生产者和消费者损失了,而政府也得不着。这时候经济增长的前景就不乐观了,现在很多非公企业,大部分民营企业面临生存难题,政府税收下降,同时居民的收入难以提高,影响消费,这三重困难是主要原因。交易是创造财富的,扩展开来,交易越是充分创造的财富越多,如果税收压抑了交易,导致交易量缩小,随之就是消费者、生产者盈余,这两重市场带来的福利受到损失。总之,过分和持续的干预市场,总会得到报应的。市场经济有个简单的道理,就是你不懂就不要动,信息不够充分的时候,最好的选择就是不动。死角损失是经济学上的一个很重要的发现,有一种说法,交易可以无中生有的增加财富,为了避免死角损失的存在,市场经济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认轻税不认重税。
未来2016到2020年是我们现代财政制度构建的关键五年,现在一年已经过去了,但是我们在未来肯定要推进直接税的改革,房产税、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在这些税制改革的过程当中,如何能够体现出轻税的思维,使我们一方面要增加直接税,不增加整个宏观税负的水平、增加企业的税负,这是我们未来一定要重视的一个重大的课题。
本文源自投资界。变革家采用本文仅为信息提示之目的,不代表变革家对观点赞同或支持。优质项目推荐、创业项目拆解、核心风险提示、身边商机发掘,变革家让您捕捉更多商机、规避更多风险。更多信息请扫码联系我们。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