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1.在中国特产的发展阶段上许多领域仍是空白,许多品类群龙无首,许多品牌弱不禁风,许多行业等待整合和升级。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这么多的工商资本、金融资本都下乡了。
2.现在有这样的一个误区,企业越小,想法越多,销售越少,产品越多,大部分企业是被撑死的,不是被饿死的,尤其是农业企业。
变革家,以投资视角为您发现风险和商机!特产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脸面与名片,也是诞生伟大品牌的天然沃土。很多特产最终都成长为大品牌,很多大品牌也是源于小小的一个特产。如:全世界最大的食品企业雀巢,每年销售额1000亿美元,来自一个很小的国家瑞士。新西兰奇异果也来自非常小的一个国家。正官庄,诞生在韩国的全世界最赚钱、最有名的人参品牌。我们中国这几年也诞生了很多源于特产的品牌。
小特产也可以产生或者诞生引领中国的大产业。这就是我的一个基本判断。
我国是世界名优特产之最、美食文化王国,地方特产的品类、品种、口味是全世界最丰富的。但很遗憾,中国是特产大国,却不是特产强国。举个例子,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茶叶的祖师爷。但是非常遗憾的是,到今天为止,我们中国所谓十大名茶里面,都没有诞生出一个真正的消费品品牌。也就是说,当你去消费西湖龙井、信阳毛尖的时候,不知道该选谁,因为大家都可以叫西湖龙井,都可以叫信阳毛尖。但说到立顿,众所周知。英国不产茶叶,但我国七大茶商加起来却干不过一个立顿,利润干不过,品牌干不过。市场不相信眼泪。
大家有没有发现,其实这些世界性的特产品牌,并非源于本地。比如说,佳沛奇异果,其实源于我们的中华猕猴桃。一百年前,一个新西兰的女教师把中国的猕猴桃带到新西兰,一直改良,到今天佳沛奇异果成了全世界最赚钱的企业。大家知道,现在中国最大的红枣产区在新疆,其品质在全国称得上领先。但是非常遗憾的是,新疆到现在没有诞生一个真正的大枣品牌,(这个老大的位置)被郑州的优秀企业“好想你”抢占了。
怎么办?路在何方?特产是什么?在我看来,特产是品牌农业的战略抓手。怎么做?四个角度,供企业家和经销商朋友参考。
1建立“大特产”观念
我们先看一下观念的突破,建立大特产观。很多人聊天,经常把小特产挂在嘴边,这是个地方特产,好象做不大,没敢想太大。但事实上刚才我们也看到了,很多案例、很多大品牌却恰恰源于小特产。
首先,特产源于地域,属于世界。距离容易产生美,叫墙内开花墙外香。大家看一下雀巢咖啡最早是怎么诞生的?是巴西政府的咖啡豆生产过剩没有办法,找到美国,说,你帮我搞一搞吧,怎么卖。美国开始研究咖啡,后来搞到了瑞士。另外,我们谈到水果,在我国,新疆的哈密瓜已经做滥了。但是日本人却把哈密瓜研究得非常极致。去日本的朋友可以留意一下,那里的超市,好的哈密瓜一个能卖200元人民币。所以特产是属于世界的。好的东西在当地可能会让人习以为常,但是当它们走出来的时候,就有了很大的价值。
其次,除了品质,一切都可以改变。因为很多特产之所以走不出去,就是因为它太正宗了,太特了。事实上基于现在的消费发展趋势,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我们经常讲凉茶,就是改变了传统的凉茶,如果还在凉茶铺里,不可能做大。包括桃花姬,也是把过去吃起来非常麻烦的阿胶块,进行了快消化的改造。包括南方黑芝麻推出了杯装的黑芝麻糊,其实也是借鉴了奶茶,解决了喝起来不方便的问题。所以特产必须适应新的消费需求,比如,口味一定要普适化,大众能够接受,口味就是王道,味道就是王道。形态要快消,价值要健康,现在大家普遍追求健康,所以我们的特产在做大的过程中,一定要注入健康的基因,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三,特产不等于土产,特产也可以很时尚。比如,曾经非常传统的龟苓膏,现在已经非常时尚和快消了。包括一个梅子产的溜溜梅,也是这几年非常亮眼的一个品牌。还有众人皆知的褚橙,其实在成功之前,其在北京新发地也卖了很长时间,效果并不起眼。后来改造了整个品牌的基因、观念,改变了传播模式之后才得以做大。比如,当时韩寒发了一条非常著名的微信,叫:复杂的世界,一个就够了,马上引爆整个舆论圈。我觉得如果没有这个层面的改造,褚橙可能还是云南的一个橙子,没有现在的威望。
第四,特产也可以很标准。工匠也可以工业化。很多人说特产,似乎这个特产就很难标准化,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真正能够走出去做大的特产,一定是可以标准化的。所谓的工匠精神也是可以工业化的。为什么这么说?大家知道有一本书叫《褚橙你也学不会》,其实我们如果去分析一下,为什么褚橙我们学不会?抛开褚时健的名声,他所做的事情我们有几个人能做到?这么大年纪的人天天在地里研究鸡粪,研究配方,把整个流程标准化。我发现他们是用IT的思维、工业化、标准化的思维在改造整个传统农业。再举一例,去年联想收购了杭州的龙冠龙井,这是龙井茶里面最好的一个品牌,完全标准化。标准化并不意味着就是失去了品质,恰恰相反,标准化是为了更好保证特产的品质恒定。
我们再看一个现象,五常大米大家都知道,刚刚出名,成为中国好大米的代表,马上就进入到一片乱象之中,到处都在打假。到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五常大米好,但是都不敢吃,为什么?都觉得这里面有假。所以几年前他们的市长带着各个部门下去打假,全国各地跑了半个月,结果怎么样?大家知道,这个打假队差点被打了。所以说现在五常大米非常痛苦。这个乱象背后是什么?就是品类与品牌的困局。现在很多地方特产非常有名,而且历史悠久,但是为什么做不强?品类和品牌之间,区域公用品牌和用户品牌之间产生了矛盾,或者说只有区域公用品牌,没有诞生真正的用户品牌,这是很麻烦的事情。所以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任何一个小企业出了问题,整个品类都会受到很大的打击。去年黑龙江省省长也坐不住了,找了新浪的老板,说咱们一起来推广吧,就是正宗的五常大米,政府来背书,叫“小饭围”。到现在来看,这个推广也没有成功。因为它仍然没有解决品类和品牌的关系,到底这个品牌谁可以用,谁不可以用,最后没有解决,我认为这个事情基本上流产了。
2战略抢位,要做品类的老大
在战略上,既然我们看好特产,就一定要做品类的老大。这也是我们讲的品牌农业最可爱之处,在工业领域不可能有这么多的品类,但是在农业领域,在特产领域,有非常繁多的品类,很多细小品类没有领导者,没有老大,要么你就不要干,要干一定要做老大。
品类是大锅饭,品牌是金饭豌。像立顿红茶、雀巢咖啡、佳沛奇异果……都是如此。我想告诉大家,老大一定是抢来的,在七年前我曾经写过一本书就叫《老大》,就是鼓励我们的企业家一定要勇当老大,在农业领域、特产领域,如果我们都没有老大情怀的话,就不要干了。所以抢占中国第一股,抢占中国第一品牌,实现战略高度的占位和资源的抢位,这是大农业产业最大的价值。
比如,乌江榨菜就是涪陵榨菜的代表,成了中国第一股。金字火腿,成为金华火腿的代表。上市时,只有1.92亿,并不大,但是它已经坐稳这个行业的老大了。成了第一你就有话语权,就有控制权,就有抗风险的能力,就可以干更大的事情,可以实现更大的目标。所以我们看到,在这个领域,在中国特产的发展阶段上,坦率地讲,远远没有从大乱走向大治,许多领域仍是空白,许多品类群龙无首,许多品牌弱不禁风,许多行业等待整合和升级。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这么多的工商资本、金融资本都下乡了,因为都看好了这样一个趋势、这样一个机会,当然并不是每个资本都能成功。
3要有正确的路径规划
农业企业就怕走弯路。很多朋友问我,做农业有没有捷径,我说没有。他们一定不放过我,最后没有办法,我就告诉他,我说做农业最大的捷径就是选对路径,不走弯路。因为我发现80%的农业企业最终出问题是出在路径上,想法都很好,目标也有,但是路径出了问题,最后把所有的人财物全部浪费了,这是非常可悲的一件事情。
什么叫路径规划?就是对我们的战略目标,对路线、步骤,包括资源配置,进行系统的顶层设计。
举个例子,大家知道联想农业在青岛建了很大的蓝莓基地,每年联想农业都和青岛市政府都举办国际蓝莓节。我去讲课,把我吓一跳,很多企业在那儿参展,但是这些蓝莓企业,每个都很小,但是他们什么产品都敢做,从干果到鲜果到饮料,到蓝莓酱,到果醋,到胶囊,到化妆品。我就问老板,销售额怎么样?他就不好意思说了。所以说蓝莓家族很大,但是你这么干的话,很无力。这样的例子在中国的农业行业、特产行业比比皆是,很多企业总盘子很小,但是想法很多,产品很多,一个也没干好。
其实我们的发展路径,简单总结一下,可能有五种发展模式。基地型、贸易型、餐桌型、食品饮料型、大健康型。也就是说在特产这个领域,在农业这个领域,我们可干的地方很多,可干的行业也很多,可干的链条也很多,但是我们到底干什么?很多人觉得反正我从事蓝莓,蓝莓果酱、蓝莓饮料、蓝莓酒……反正都是蓝莓。但是,在消费者市场中,一个吃蓝莓果酱和喝蓝莓酒的人是完全不一样的,你的竞争环境完全不同。但是很多人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反正我是干蓝莓的,这叫自娱自乐。
我认为95%的企业不适合搞全产业链。但是现在恰恰相反,95%的企业上来就想做全产业链,结果废了。现在有这样的一个误区,企业越小,想法越多,销售越少,产品越多,大部分企业是被撑死的,不是被饿死的,尤其是农业企业。那么我们刚刚夸完褚橙,我现在忍不住要再批判一下褚橙了,为什么?他们从今年开始宣布要做酒了,不光做橙子,还准备做芒果等其他水果。原因无从知晓。中国的水果品牌现在基本上还是一片品牌荒地,橙子在中国是这么大的一个品类市场,褚橙好不容易做出了一个品牌,去年它在整个橙子市场的份额不到1%,但已经是最有名的品牌了,去年卖了1亿多元,已经赚了几千万,大家想想多好的开端。但是开发果酒的话,在中国其实不缺果酒。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危险的多元化游戏。
我个人比较推崇优生优育的力量,我觉得孩子多了不一定都能成才。如果按照我们中国大部分企业的逻辑,佳沛奇异果非常傻,老干妈辣酱非常傻,一辈子就干这一个产品。但是恰恰是这种“傻”成就了一个伟大的企业,可能我们有时候都太“聪明”了,反倒做不好。所以我的观点是这样的,大道至简,有钱也不可任性,更不要说没钱了,一定要踏踏实实地干好一件事情。找到自己的根与魂,一定要明白我是干什么的,我适合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在哪个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一定要想清楚这一点。
很多人问我,不做全产业链,怎么控制品质呢?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不做全产业链不等于不能控制品质。你一定要考虑在产业链的哪个端口、哪个环节,我们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你就把所有的人才往下砸下去,一旦你成为这个环节的龙头,那么你再去整合产业链,再去搞全产业链。这至少要分三步走,很多企业一上来全干了。
比如说中粮,它既想做ABCD,又想做雀巢。ABCD是国际四大粮商,这是国家给中粮的任务。但是中粮不甘心,他又想做雀巢这样的食品企业。结果大家看看,它的品牌这么多,没有一个是老大,收购这么多品牌,也没有一个老大,只有一个蒙牛是老二,最近它也在瘦身。大家想想,这么强的企业搞全产业链都搞不动,我们为什么要搞?再举一例,南方黑芝麻糊几年前受到另外一个咨询公司的影响,就自己上市之后要发展“糊老大”,除了黑芝麻,发展了很多糊类产品,结果证明都不是很理想。那么我们给他们一个建议,叫退一步海阔天空。从南方黑芝麻糊到南方黑芝麻,退了一个字,会让你一下子天地开阔。所以后来我们把“南方黑芝麻”五个字重新注册了商标,这不仅仅是产品,也是品牌,还是企业、股票。所以现在全部统一了。
4要有一个好的模式的设计
通过模式的不同去创造价值的不同,最终结果是不一样的。很多时候我们发现,企业产品、心态和资源都很好,为什么最后没有做成?可能就是模式不对。
什么是模式?其实就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逻辑和方法论。模式要解决的是怎样在大同的世界里创造大不同。当然模式有很多,渠道模式、产品模式、场景模式、体验模式、产业模式、沟通模式,等等。
举个例子,好想你为什么成为中国红枣第一股,绝味为什么成为鸭脖的老大?模式起了很大的作用。现在绝味是全中国连锁数量最多的企业,6000多家,也是中国鸭脖行业最大的企业。他们的成功基于他们最早在这个领域抓住时机,进行了商业模式的突破,就是连锁加盟的模式。
比如,宁夏的百瑞源,是全国做枸杞做得最好的。它的模式是什么?就是文化营销的模式。它在全国建了一个非常棒的中国枸杞博物馆,在高峰的时候,这一个文化博物馆每年的销售额是1亿元。现在这个博物馆已经成了宁夏的一个文化地标,你每天会发现有很多的大客车在门口停着,参观完了来购物,几个快递公司现场办公。
当然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不断进化,所以我们叫模式进化论。比如说“好想你”的模式,它从过去的连锁经营到现在的三驾马车,即加上商超连锁系统和电商。这样,会给“好想你”注入更多的动能。
另外,还有一则新的案例,本味大红袍,在711、全家,在机场、高铁,都能看到,包括北京的很多宾馆、医院也可以看到。什么模式?大家看一下,我们叫暖茶模式,就是场景营销。现在很多人到了冬天不愿意喝凉的东西,那么我给你提供一个,一个暖柜,主打产品是本味大红袍,此外还有咖啡、奶茶,现在发展非常迅猛。我可以大胆预测一下,很有可能它们会成为未来的加多宝,这就是场景模式。我提供了一个全中国人想喝暖茶的场景,这个场景可以放在家里,可以放在办公室,可以放在电影院,可以放在车上。
大家会说移动互联网时代,特产的模式是什么?我的理解,未来一定是社群商业的模式。什么是社群商业?其实就是回归到人类社会的本质了。但是这个社群不是以血缘和地缘为基础建设的,是以共同爱好和价值观建造的,你们不认识,没见过面,没关系,但是可以一起玩,一起在网上聊天,当然你也可以在线下见面。
我们再说三只松鼠,它是做干果的,现在为什么开始卖花果茶了?按照传统逻辑,这不好操作,为什么它敢去卖?就是因为它通过三只松鼠,通过干果这个品类,已经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品牌社群,现在的说法叫IP。如果这个社群稳定,那么这个社群需要什么,理论上它就可以卖什么,它可以把各种特产加进去,这就是品牌社群的力量。我相信未来一定是这样一个时代。
在模式上,我觉得一定要跳出特产做特产,千万不要被特产所局限了。一定要相信,特产是可以做大的,特产是诞生伟大品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沃土。按照我的逻辑就叫杂交思维,你得敢于把其他行业先进的思维、方法、模式、手段拿过来,改造这个行业,一定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所以我称之为叫杂交营销。
本文源自神农岛。变革家采用本文仅为信息提示之目的,不代表变革家对观点赞同或支持。优质项目推荐、创业项目拆解、核心风险提示、身边商机发掘,变革家让您捕捉更多商机、规避更多风险。更多信息请扫码联系我们。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