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1.演唱会生意基本就是赌博,拿着今年的利润赌明年的输赢,投入大、费事、心里还没底。
2.中国大部分的歌手都没有足够的票房号召力,所以个人演唱会的票房大多都不好看,结果必然是风险都转嫁到演出商身上。
变革家,与您一起发现身边“简单”生意背后的“复杂”真相!王菲的演唱会终于在最近各种崩盘搞砸的争议中,在昨晚谢幕了。现场天后的破音和空场的座位,似乎都在印证着这场演唱会从云端到摔底的过程。
应不少变革家用户的要求,针对演唱会的生意究竟能不能做,到底有哪些坑,这两天变革家找到了一位业内资深大咖,将他的切身体会和教训,在王菲演唱会的第二天分享给大家,也让大家从这些内幕中来复盘这场经典的演唱会项目,看看演唱会这个生意究竟问题出在哪?
最近随着变革家给大家带来的商机内幕越来越多,后台有很多人表示希望能分享一下他们的业内经验,变革家在这里正式向各位业内人发出邀请(大家可以添加小秘书微信:xiaomishu0001,备注:讲故事),热烈欢迎大家和变革家几十万中产以上投资用户分享您的干货,也许这些人就是您的未来合作伙伴。
讲述|刘总
整理|东春
编辑|黄瑜
讲述人:刘总,某演出公司总经理
个人演唱会就像赌博,赚少赔多
我做演出行当差不多有15年了。2009年我做的第一场演唱会是华语摇滚歌手伍佰的个人演唱会,其实伍佰差不多就是卖50万元左右的量,但是当年我不知道。
一开始我去看现场非常嗨,又唱又跳,我问多少钱一场,他说90万一场,我一听真便宜啊,也没概念,就直接签了5场独家,交了5场的定金。
但结果做了两场,赔了一场后我就没再做了。我判断再做会赔更多,就停了下来。
后来又做了张惠妹的演唱会,按理说应该能稍微打平,结果还是赔了。其实是经验不丰富,因为是几家公司合作,所以出现了很多协调上的漏洞。一家公司决定甩票,甩完了之后还是赔了几十万。
我也做了总结,如果运作好其实可以打平。甩票就是我能少赔一点,原来可能剩200万的票,结果30万就甩了。
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还有一点就是我的合作伙伴还不如我懂行,在我出差的时候把票签给了新的票务网站,这个是非常致命的,因为上面没有用户。
所以2009年的两场都赔了,2010年我就特别谨慎了。因为各方面资源刚好合适,我接手了林俊杰的演唱会,已经把成本控制在了200万左右,并且还获得了百万赞助,等于每场100万,我觉得挺便宜的,结果做了5场,没有一场挣钱的。这5场都是找的合作方,我自己都会留一点股份,20%-30%,但还是都赔了。
基本上那时候每一场的票基本卖到一百万就卖不动了,少一点的时候卖到80万就卖不动了,唯一卖得特别好的城市是成都,卖了150万元。
2013年八项规定出台,政府活动开始变少,商演逐渐多了起来。林俊杰的代理公司找我,问我有没有兴趣再做他的演唱会。这一年林俊杰的演唱会票就卖得很好,那为什么2010年做林俊杰就是赔钱,2013年就挣钱了?我们公司几个90后小孩告诉我,“哥,2010年的时候我还在念大学没钱,现在我毕业了有钱了。”我就明白了,粉丝长大了,有消费能力了。
商业演唱会赚钱全靠运气
我第一次开始做商业演出是2005年的《超级女声》。那年我认识了一家老牌唱片公司老大,后来也是通过这个人认识了《超级女声》公司的老大。
当时正好是李宇春张靓颖最火的那届超女,在总决赛之前问我愿不愿意做演唱会,每场100万,我也没当回事。后来总决赛结束,我看到南都报纸上整版整版都是《超级女声》的宣传,我当时就感觉演唱会能做了。
最终经过几番周折,我拿到了两场《超级女声》的演唱会。那两场演唱会我一共投资了200多万。100万给主办方,剩下就是场租、安保、报批之类的落地成本,两站执行成本合计100多万,一共合计200多万的成本。但那时候体育场票基本能卖完,虽然票价不高,最终也卖了400-500万的票房。
不过2005年的《超级女声》属于奇迹,那个奇迹完了之后就再没有了,第二年谭维维、尚雯婕就都不行了,当然我也执行了几场。我2005开始第一次做售票演唱会,后期就做得非常少了,因为我觉得市场还不稳。
那时候根本就不流行售票演唱会,我不能太冒险,而且那时候我也没钱,就跟赌博一样钱说没就没了。
2012年的时候《中国好声音》非常红,就接了一场好声音的演唱会,我投资占20%-30%的股份,赚了钱。《好声音》演唱会想赚回来只有控制成本,最后总成本还是在1000万左右。
所以很多地方都赔了,只有一站最后票房+赞助收入超过了1000万。后来我们也总结经验了,要选择年轻人多、外来人多,比较好招商并且认可这种文化的城市举办。
2013年湖南卫视《我是歌手》出现了,而且气势非常强,所以我们又做了调整。拿一半《中国好声音》的选手,拿一半《我是歌手》的选手拼起来做演唱会,而且那场的时间也选的也很好,所以票房非常不错。也是那个时候,意识到做《我是歌手》的演唱会巡演挺好。
但是我们拿不到《我是歌手》的授权,只好改了名字。即使我用的都是节目的艺人,但艺人不是湖南台的,借着“那股劲”做了十场,也挣钱了。
想赚钱就要换玩法追热星
2011年开始我就想要调整打法,还是要做有人买单的项目,等于是卖项目。所以我就开始做各种各样的拼盘。
2011年做了王力宏、谢霆锋、陶喆、罗志祥等很多年轻艺人的演唱会,然后觉得电音比较时髦,就做了一个超级偶像电音演唱会,做了两场,一场有30%-40%的纯利润。
虽然是辛苦钱,但是稳。之后又做了两场老友记,6到8个老炮艺人,齐秦、赵传、阿哲、王杰这些人唱一些耳熟能详的老歌,一年下来,做了几百万的纯利润。
后来我关注微博发现李易峰的粉丝特别多,活跃度非常高,于是我就想联系李易峰做演唱会。当时李易峰的演唱会已经跟别人签了合同,但是对方没付钱。所以我就赶在这个时间,把合约做好付款,最后也赚了。
李易峰算是一个粉丝经济的最好代表,如果明星粉丝活跃度不够高,你做演唱会肯定是赔钱的,因为你就是在消费粉丝。
做Bigbang演唱会的时候,也让我看到了Bigbang的火爆程度,他们的演出票在国内一开票就没了。
我以前知道Bigbang人气很高,但毕竟出道时间久了会走下坡路。在马来西亚的时候也非常疯狂,让我真实的认识到了韩国当红天团的号召力有多强大。虽然拿下了Bigbang,但我当时压力特别大,几乎什么事情都不想干。
首先是来自资金的压力,一下子调配几个亿的现金来操作对于我们来说成本太高了。
另外演唱会密度大,时间短,所有的工作量非常大,最后能不能赚我们心里也没底。不过2015年Bigbang发布了《MADE》系列数字单曲专辑,又把人气托了起来。
互联网转型或许是出路
演出公司基本上都是你拿今年的流水压上去做明年的项目。我有一段时间经常能喝醉,瞬间就断片了,压力太大。那种压力你也不知道跟谁说,跟别人说也没有用。
因为没有任何资本市场的人给你投钱,全是自己的钱。所以我也在思考转型,我们本来就是做音乐的,手里也有版权,如何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转型是我正在思考的问题。
变革家生意笔记:
1.演唱会生意基本就是赌博,拿着今年的利润赌明年的输赢,投入大、费事、心里还没底。
2.中国大部分的歌手都没有足够的票房号召力,所以个人演唱会的票房大多都不好看,结果必然是风险都转嫁到演出商身上。
3.粉丝的消费能力是衡量演唱会唯一的标准。如中国好声音学员与当年的李宇春、周笔畅就不同,后者是由粉丝票选出来的,粉丝愿意掏钱为偶像买票,自然也愿意支持演唱会,而前者是关注的人多,真正的粉丝并不多。
变革家采用本文仅为信息提示之目的,不代表变革家对观点赞同或支持。优质项目推荐、创业项目拆解、核心风险提示、身边商机发掘,变革家让您捕捉更多商机、规避更多风险。更多信息请扫码联系我们。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