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家】警惕:人功成名就之时,是思考力丧失之始!

专家说

 

中国企业家最稀缺的是跨界格局和视野,中国企业最大的成本是试错成本。@需求家 回归用户需求,和优秀企业家一起跨界寻找方法论,降低试错成本,推动资本对接! 知名营销媒体《销售与市场》最新一期发表了郑州轻工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金焕民的一篇方法论大作,他提出了系统1和系统2的概念,探讨人和人之间在生产力产出和成就上的差距是如何形成的,对于所有努力追求成功的人都有巨大的参考价值。特别是人们在思考力上面的自控能力,更值得深思。人功成名就的时候,往往就是思考力缺失的开始。

心理学家、思想家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曼尼认为,我们的大脑有快慢两种做决定的方法。

常用的、无意识的“系统1”依靠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做出判断。它见闻广博,使我们能够快速对眼前的情况做出反应。但“系统1”也很容易上当,它固守眼见即为事实的原则,任由错觉引导我们做出错误的选择。有意识的“系统2”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做出决定。它比较慢,不容易出错,但它很懒惰,经常“走捷径”,通过直接采纳“系统1”的直觉型判断结果,应付了事,敷衍塞责。“系统1”是快思考,“系统2”是慢思考。

“系统1”的自主运作能够诱发极其复杂的理念模式,但只有相对缓慢的“系统2”才能按部就班地构建框架、设置路径、提出方案。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的“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但正是它形成了人们自主而初始的印象和感觉。这种印象和感觉既是“系统2”清晰理念的主要来源,也是“系统2”进行深思熟虑并做出决策的主要依据。

因此,决定人们思考基础的是“系统1”,决定人们思考质量或者水平的是“系统2”。由此也可以推论,那些在平时无所用心,对周边环境熟视无睹、漠不关心的人,既无以积累更多印象和感觉,无以形成各种初步的理念,也无以形成深思熟虑的思考力和决策依据。

“系统1”与“系统2”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或者对环境熟悉的不同程度,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年少时“系统1”更多地主导,随着年龄的上升,“系统2”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一旦随着见闻、经验、记忆的积累,“系统1”会再次顽固地发挥作用。刚进入新的环境,“系统1”更多地发挥作用,当对环境熟悉到一定程度之后,“系统2”的作用必然会上升。因此,自认为成熟的人或者在对环境认识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思考力会下降而不是上升。

下列现象会实质性地影响人的思考力。

首先,让脑力劳动沦落为体力劳动。

如果没有自己的思想、主见,或者不能不断地更新、丰富自己的思想,而是不断重复自己过往的经验、见识,那么你就是个体力劳动者。任何人,只要是凭过去的经验或者知识工作,那么就已经是体力劳动者了,或者已经最大限度地接近体力劳动者了。

其次,找不到思考问题的角度与着眼点。

思考如何完成工作目标,能够进步,但也就是“爬楼梯”——虽然步步高,但速度较慢;思考工作方法,比纯粹完成工作目标进了一步,算是“坐电梯”——速度快了许多;思考如何成功或者卓越,将工作方法上升到方法论高度,一旦突破,个人进步就好比“坐飞机”了。

最后,思考本身太过功利。

功利性思考的特点是一旦目标达成,思考就会中断。而只有那些基于个人兴趣或者追求的思考,才能持续深入。

思考力包括知识力、信息力、分析力、概括力、结构力、创新力和呈现力。人在职业生涯的途中,所面临的最大考验就是思考力。当个人的思考力高于自己职业需要时,对于工作就能游刃有余,否则就自顾不暇。

相对于工作和发展需要,知识和经验总是有限的,而思考力则是无限的——如果你愿意训练的话。

人们会认为学习是个苦差事,所谓的十年寒窗。殊不知思考是比学习更苦的差事。对于这个差事,如果不是基于兴趣,是无法坚持的。

人在功成名就之后,首先丧失的是什么?是思考力和对思考的兴趣。

思考是创新的源泉,思考是进步的引擎。如果拥有了思考力,那么办法总比困难多。

各种不同的业态之间看似没有关联,但放回到商业本质,都可以被@需求家九宫格:客户、需求、用户、运营、产品、资源、成本、收益、团队这九大要素组合所囊括。这些要素千变万化、巧妙绝伦的组合造就一个个商业奇迹,推动了一次次行业变革,这也就是所谓的“创新”。@需求家 和创业投资基金Co-Founder种子基金的使命就是解读和投资这些“有魅力的要素组合”!项目探讨交流或寻求融资请邮件:zhenvc@qq.com,获得每日高价值内容请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账号:真VC。

zhenvcwx

参与讨论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